嗟嗟荆山玉,璞中美不扬。
不殊瓦与砾,弃置官道傍。
一朝秦相国,琢成龙凤章。
沐浴献天子,千载仰馀光。

【注释】

嗟嗟:感叹词。

荆山玉:指美玉,这里泛指人才。

璞:未加工的石头。

美不扬:即“美不扬名”,意思是没有显露出来。

瓦与砾:陶器和碎石。

相国:宰相。

琢:雕琢,雕刻。

龙凤章:龙凤图案的印章。

沐:沐浴,指被任用。

献:奉献。

馀光:遗留下来的光彩。

【赏析】

《春日杂兴》诗共四首,这是第四首。全诗通过描写一个弃置不用的士人,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者的同情。

诗的开头二句:“嗟嗟荆山玉,璞中美不扬。”诗人首先以“嗟嗟”发端,表示惋惜之情。荆山之玉,原是天下闻名的宝玉,但是,它却埋在深山之中,没有被世人发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像荆山之玉这样的人才,本来应该是举世瞩目的,可是,他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任用。这种人才,就像一块未加工打磨的玉石,虽然有着美好的品质,但是却得不到发掘和利用,因而没有显示出自己的价值来。

三、四两句:“不殊瓦与砾,弃置官道傍。”接着诗人又进一步说明,那些被弃置在路边的瓦砾,虽然外表看起来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它们却被丢弃不用了。这里诗人以瓦砾自喻,暗指的是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他们虽然没有像荆山之玉那样的才华横溢,但是却有着与他们相似的品质,同样应该得到重用和赏识。

五、六两句:“一朝秦相国,琢成龙凤章。”诗人转而写到了历史上的人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广招贤能之士,其中就包括了像李斯这样有才华的人。后来,他当上了秦国的丞相,并且能够治理好国家。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那些曾经被埋没的人才,一旦得到重用,就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七、八两句:“沐浴献天子,千载仰馀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这些人才就像经过加工打磨的宝石一样,能够为皇帝所珍视和欣赏。即使经过了千载岁月的洗礼,他们的光辉仍然照耀着后人。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些人才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荆山之玉的比喻,以及对历史人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人才的重视和珍惜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