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天子身衣青,典午横被清谈倾。
群公各收新亭泪,诸王独擅江东名。
王家子弟谁如玉,郎君解坦东床腹。
内史由来是散阶,右军未必非雌伏。
鞠花嗅罢倚高秋,眼中怀祖齐蜉蝣。
痴儿翻据台司榻,羽觞漫作兰亭游。
填膺豪气弸莫过,时于行草露棱角。
能雄百代翰墨场,龙跳天门虎卧阁。
白鹅修颈西复东,潇洒颇与吾意同。
风情一点当时目,至今传写画图中。

这首诗描绘了王羲之观鹅图的场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形象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首句“洛阳天子身衣青”以洛阳为背景,描绘了一位高贵的皇帝身着青色的衣服,这反映了王羲之的身份地位。接着,“典午横被清谈倾”则通过“典午”这个关键词,引出了另一位历史人物——王献之,他的书法技艺在当时非常出色,影响了后世的书法风格。

接下来的诗句中,“群公各收新亭泪,诸王独擅江东名”则提到了三国时期的东吴,其中孙权的儿子孙皓在位时,江东地区成为了政治、文化中心,他的子孙们也因此享有盛名。

“王家子弟谁如玉,郎君解坦东床腹”,这句诗赞美了王献之的儿子王珣(字正雍),他继承了父亲的书法天赋,成为一代书法大家。同时,也暗示了王珣的家族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

“内史由来是散阶,右军未必非雌伏”,这句话则是借用历史上的人物来表明王献之虽然曾经失势,但他的书法才华并未因此埋没。而“鞠花嗅罢倚高秋,眼中怀祖齐蜉蝣”,则表达了王献之晚年的生活状态。他喜爱观赏花草,享受着宁静的时光,同时也怀念着古代的贤士。

接下来的诗句“痴儿翻据台司榻,羽觞漫作兰亭游”,则是以王献之的侄子王献之为例,说明尽管王献之在书法上有所成就,但在仕途上却并不顺利。他曾经担任过台司官职,但最终却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而“填膺豪气弸莫过,时于行草露棱角”这句话则赞颂了王献之的书法风格豪放洒脱,行草书法更是显露出他的锋芒。

最后一句“能雄百代翰墨场,龙跳天门虎卧阁”,则是对王献之书法成就的最高评价。他认为王献之的书法能够影响后世,成为百代书法的典范。而“白鹅修颈西复东,潇洒颇与吾意同”则进一步描绘了王献之欣赏鹅的姿态,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王献之及其书法艺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书法艺术的热爱。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比较和引用,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生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