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秋光旅夜清,空庭倚杖转伤情。
月明偏照干戈地,风冷惟闻鼓角声。
东海鱼龙俱寂寞,南枝乌鹊尚飘零。
天衣欲把思无力,愁绝长安北斗城。
中秋清源公署
万里秋光旅夜清,空庭倚杖转伤情。
月明偏照干戈地,风冷惟闻鼓角声。
东海鱼龙俱寂寞,南枝乌鹊尚飘零。
天衣欲把思无力,愁绝长安北斗城。
注释:
- 中秋清源公署:在中秋时节,我来到清源公署,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独和忧伤。
- 万里秋光旅夜清:在这漫长的旅途中,秋光如水,夜色清明,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我的脚下。
- 空庭倚杖转伤情:我在空旷的庭院里,依靠着拐杖,心中涌动着无尽的伤感。
- 月明偏照干戈地:月光明亮,却只照亮了战场的一角,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和无情。
- 风冷惟闻鼓角声:秋风凛冽,只有远处传来的战鼓和号角声,让人感到凄凉和孤独。
- 东海鱼龙俱寂寞,南枝乌鹊尚飘零:东海之鱼和龙在这片荒凉之地显得格外孤寂,而南枝的乌鹊依然飘零不定,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 天衣欲把思无力,愁绝长安北斗城:我想穿上天衣去远方寻觅知音,但无奈思绪万千,无法找到可以倾诉的人。长安的北斗城里,也弥漫着浓浓的忧愁气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中秋时节诗人在清源公署的所见所感之作。诗人以“万里秋光旅夜清”开篇,描绘了中秋之夜的宁静和悠远。紧接着,“空庭倚杖转伤情”一句,点明了诗人因孤独而感到伤感的情绪。在随后的句子中,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哀怨和无奈,如“月明偏照干戈地”、“风冷惟闻鼓角声”,这些意象都充满了战争的痕迹和凄凉的氛围。
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下去,而是以“东海鱼龙俱寂寞,南枝乌鹊尚飘零”来抒发自己对生命无常和人生孤独的认识。最后一句“天衣欲把思无力,愁绝长安北斗城”,则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无奈推向了高潮。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