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生秋晓日霞,东人摇指望仙槎。
词从太乙分青火,笔就凌霄吐彩花。
橡木久芬韩峤丽,凤皇一啸舜庭华。
笙歌鸣鹿周家雅,易水声高有伯牙。
【注释】:
- 立秋日送周休生应试:在秋天的早晨送你去参加考试。
- 六月生秋晓日霞,东人摇指望仙槎(chá):六月的早晨有秋日的朝霞,向东望去,可以看见仙人乘坐的木筏。
- 词从太乙分青火,笔就凌霄吐彩花:诗是从太乙神那里分化出来的,笔就像凌霄花一样,能吐出五彩缤纷的花来。
- 橡木久芬韩峤丽,凤皇一啸舜庭华:橡树长久散发着芬芳的气息,韩峤华丽而高洁。
- 笙歌鸣鹿周家雅,易水声高有伯牙:笙歌声中伴随着鹿鸣,这是周家的雅乐;易水之声高昂激越,仿佛听到了伯牙弹奏的琴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立秋日送别周休生赴试的场景。
首联:“六月生秋晓日霞,东人摇指望仙槎。”
“六月”指的是农历六月,“生秋晓日霞”意味着夏日的清晨阳光照耀着朝霞,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东人摇指望仙槎”(即指东方的人),可能是指送行之人期待着周休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如同乘上仙槎一般远走高飞。这两句描绘出一幅夏日送别的壮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颔联:“词从太乙分青火,笔就凌霄吐彩花。”
这里提到的“太乙”和“青火”、“凌霄”以及“彩花”都是道教文化中的神仙意象。通过这样的意象,诗人表达了对友人才华横溢、未来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同时,“词”和“笔”也暗示了诗歌创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文学才能的认可和赞美。
颈联:“橡木久芬韩峤丽,凤皇一啸舜庭华。”
这里提到了“橡木”、“韩峤”,都是指树木的美丽形态。“凤皇一啸舜庭华”,则是指凤凰在舜帝的庭园里鸣叫,象征着美好和谐的景象。这一句可能是在比喻友人学识渊博、才华出众,能够在社会上施展才华,成为一位德才兼备的君子。
尾联:“笙歌鸣鹿周家雅,易水声高有伯牙。”
“笙歌鸣鹿”是指周家的典雅音乐,“易水声高有伯牙”则是指伯牙弹琴的故事。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他弹奏的音乐感动了山鸟,让它们停止鸣叫,因此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这两句可能是在赞扬友人不仅文才过人,而且品德高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整首诗以送别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与深情的画面。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神话典故和道教文化元素,使得整首诗既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又不失生动性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