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素频年茶当酒,清秋淑景醒为酣。
明朝日月升恒八,此夕宾朋斝酌三。
叔子樽前陪共乐,诸孙岭外想分甘。
燕城忽听砧声急,且把封疆努力戡。
这首诗是作者在壬戌诞日时所作的四首诗,每首都以“三”字为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与译文:
茹素频年茶当酒,清秋淑景醒为酣 -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素食生活的喜爱。”常年”指的是常年,”茶当酒”意味着将喝茶比作喝酒一样享受。”清秋淑景”描绘了秋季的美丽景色,而”醒为酣”则表示在这样的美景中,饮酒也变得格外舒畅、愉悦。
明朝日月升恒八,此夕宾朋斝酌三 - “明朝”是指将来,暗示着未来的日子或时刻,”升恒八”可能是指某种吉祥的象征或者是一种天文现象。在这里,”此夕”特指当前的这个日子或时刻,”宾朋”意指嘉宾和朋友,”斝酌”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酒器,这里用来形象地描述宾客们举杯畅饮的场景。
叔子樽前陪共乐,诸孙岭外想分甘 - “叔子”可能是诗人的兄弟或者其他尊称,”樽前”指的是宴会场合,”陪共乐”表明与亲人一同分享快乐。”诸孙岭外想分甘”中的”岭外”可能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而”想分甘”则表示希望与家人一起分享美食。
燕城忽听砧声急,且把封疆努力戡 - “燕城”可能是指作者的家乡或者是某个地名,”砧声急”形容听到紧急的砧石声,可能是战争或其他紧急情况的警报。这里的”封疆”可能是指国家的边界或者领土,”努力戡”意味着努力去平定或处理当前的问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之美与人世间的喜乐,传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节日的庆祝活动的描述,展现了其与亲友共度佳节的喜悦心情。同时,诗中还隐含着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反映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个人生活的闲适,也有对家国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与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