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元日叩天门,此日无繇达至尊。
祇率儿孙朝北斗,更倾葵藿向东暄。
陶园气转筠为瑞,蒋径春来草渐蕃。
分罢屠苏还再祝,椒花长此颂亨屯。

【解析】

本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乙丑元日》一诗。这首诗以“元日”为题,写自己年年在这一天都要到天门去叩拜,今年却不能了,只能率领子孙们朝拜北斗星,向东方祈求吉祥。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美好祝愿及对时局的深深忧虑。

首联:频年元日叩天门,此日无繇达至尊。

频年:连年,多年;达:通达,到达。意思是连续多年在这一天去天门叩拜,但今年却不能再到了。

颔联:祇率儿孙朝北斗,更倾葵藿向东暄。

祇率:率领;葵藿:即向日葵,古代常用来比喻忠诚的臣子;向东暄:向东阳光明媚。意思是说,我率领子孙辈朝拜北斗星,还希望太阳能照耀大地。

颈联:陶园气转筠为瑞,蒋径春来草渐蕃。

陶园:指陶渊明的田园。气转:气色改变。筠:竹子的皮。瑞:吉祥之物,这里指竹。蒋径:地名,在今江西奉新县东境。春来:春天到来后。这句的意思是说,陶渊明的田园中竹的颜色改变了,春天来了后,田野里的草木也渐渐生长繁茂起来。

尾联:分罢屠苏还再祝,椒花长此颂亨屯。

屠苏:用屠苏草泡制的酒,有驱寒作用,古人常在新年饮用以示庆祝。分罢:饮完了。颂:赞颂。亨屯:亨通、顺利,指国泰民安的意思。这句的意思是说,喝完了屠苏酒还要再祝福一番,因为国家要永远繁荣昌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美好祝愿及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之情。诗人在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时政的关切和忧心,同时也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答案】

译文

多年来每年春节都到天门去叩拜,今年却不能去了。率领儿子孙子去朝拜北斗星,还希望太阳能照亮大地。陶渊明的田园里竹子颜色变了,春天到来后,田野里的草木也渐渐生长繁茂起来。喝罢屠苏酒还要再祝福一番,因为国家要永远繁荣昌盛。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乙丑元日》。这是一首抒写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自己对国家的担忧与期盼之作。

第一句“频年元日叩天门,此日无繇达至尊。”起笔突兀,点明“元日”这一主题。诗人之所以年年在这一天都要到天门去叩拜,是因为“此日无繇达至尊”,也就是无法达到最高统治者的身边去表达自己的心愿。“无繇”、“至尊”两个词语,既表明了诗人的无奈,又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耿耿。

第二句“祇率儿孙朝北斗,更倾葵藿向东暄。”“祇率”二字,写出诗人率领儿子孙子们去祭拜北斗星的情景。“更倾葵藿向东暄”,写出他们希望太阳能照耀大地。这里,诗人以“朝北斗”和“向东暄”两个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

第三句“陶园气转筠为瑞,蒋径春来草渐蕃。”“陶园”“蒋径”,两个地名。“气转”两字,表明了诗人在这两个地方的变化。“筠为瑞”,说明竹子变成了吉祥的象征,这既是对竹的生长变化的描述,也是对诗人所处环境的赞美。“蒋径春来草渐蕃”,描绘出春天的到来后,田野里的草木逐渐茂盛的景象。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所见所闻,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愉悦之情。

最后一句“分罢屠苏还再祝,椒花长此颂亨屯。”结束全诗。“分罢”,表示喝酒结束了;“颂亨屯”,意味着歌颂繁荣昌盛。诗人饮酒完毕,又要再次祝福,因为他认为国家要永远繁荣昌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的美好祝愿及对时局的深深忧虑之情。诗人在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抒发了自己对时政的关切和忧心,同时也表达了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