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听鸣琴擅好音,归来海上并抽簪。
百年易地孤臣泪,千里同堂孺子心。
司马声闻传视草,冥鸿飞倦恋栖林。
王祥自合徵书至,鳄渚无劳叹陆沉。

诗意注释与赏析:

曾听鸣琴擅好音,归来海上并抽簪。

  • 诗句解析:“曾”指的是曾经,“鸣琴擅长”形容琴声美妙动听,“擅”在这里有擅长之意;“归来”指诗人回到故乡或某个地方,“海上并抽簪”可能指的是放下官职,归隐山林。
  • 关键词解释:“鸣琴”通常代表音乐之美,“擅好”强调了演奏技艺的高超;“归来”表达了一种归隐的心境;“海上并抽簪”描绘了一种退隐后的平静生活状态。
  • 整体赏析: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他对音乐的热爱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百年易地孤臣泪,千里同堂孺子心。

  • 诗句解析:“百年易地”意味着人生短暂,“孤臣泪”指的是因国家动荡或个人遭遇而流下的悲伤之泪;“千里同堂孺子心”则可能指的是在家庭团聚时感受到的温暖与和谐。
  • 关键词解释:这里的“百年”和“千里”都是用来强调时间的短暂和空间的遥远,“孤臣泪”表达了个人的哀愁和孤独,“孺子心”则传达了家庭的温馨和团结。
  • 整体赏析:诗人通过这两句诗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重视。

司马声闻传视草,冥鸿飞倦恋栖林。

  • 诗句解析:“司马声闻”可能是指古代著名的音乐家或乐理家,“传视草”表示传授音乐知识或技能;“冥鸿飞倦”用来形容高洁脱俗的生活态度;“恋栖林”则表达了与自然的亲密无间。
  • 关键词解释:“司马声闻”可能指的是古代的音乐理论大师或音乐家,“传视草”强调了音乐知识的传承与普及;“冥鸿飞倦”形容了诗人追求自由、超然的生活方式;“恋栖林”则描绘了诗人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
  • 整体赏析:诗人通过对“司马声闻”和“冥鸿飞倦”的描绘,表达了他对于艺术传承和自然和谐的追求。

王祥自合徵书至,鳄渚无劳叹陆沉。

  • 诗句解析:“王祥”可能是一位历史上的人物或者传说中的人物,“自合征书”意指自愿承担使命或责任;“鳄渚”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无劳叹陆沉”表达了一种无需担忧、泰然自若的态度。
  • 关键词解释:“王祥”是古代的一位贤人,“自合征书”强调了主动承担任务的意愿;“鳄渚”可能是一个地名或景点,“无劳叹陆沉”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淡然和从容。
  • 整体赏析:诗人通过这两句诗展现了一种积极面对挑战、保持乐观的人生态度。

《怀王心亭驾部时终养将释经》是一首表达了对音乐艺术和自然和谐的赞美之情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研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