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予之才匪济川,徒怀击楫发垂肩。
一岁两移何忝窃,盟心欲报丹扆前。
四月望日携琴剑,凤城三朝始发船。
沿江狎客勤杯酒,迟迟始达𨻧隍滨。
𨻧隍为别二方伯,孝廉亦多列肆筵。
筵上飞蛾为兆雨,雨剧天与水相连。
须臾摧裂山陵变,农人何处问桑田。
牛羊比屋浮江下,沉灶产蛙突少烟。
此时觅夫夫避水,邮吏犹且减夫钱。
强觅数夫先眷属,眷属乘风似有缘。
岂期敝舟犹留滞,相违两日不相联。
稚儿稚女啼饥切,相对呼爷眼望穿。
只得贾勇追前去,无奈登矶若登天。
缘木攀藤声震地,游水牵绳苦万千。
中流得寸犹失尺,一篙无计可周旋。
舟中惊怖念菩萨,榜人失色詈长年。
一朝雨歇风涛息,眷属聚首北溪边。
北溪庄人具鸡黍,相与持醪并击鲜。
自是呼童为刻烛,率尔长歌独扣舷。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时期所作的一首纪事诗。诗中描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生活状态和心情变化,以及与家人团聚的欢乐场景。下面是逐句解读:

愧予之才匪济川,徒怀击楫发垂肩。

  • “愧予之才匪济川”:我惭愧自己的才能不能像济水一样流淌。
  • “徒怀击楫发垂肩”:只希望能有志之士一起努力。

一岁两移何忝窃,盟心欲报丹扆前。

  • “一岁两移”:一年之内两次迁移。
  • “盟心欲报丹扆前”:誓言要为国家效力,报答皇上的恩典。

四月望日携琴剑,凤城三朝始发船。

  • “四月望日”:即农历四月初七。
  • “凤城”:指京城长安,因唐代皇宫建于凤翔,故有此称。
  • “三朝”:指三次出征。

沿江狎客勤杯酒,迟迟始达𨻧隍滨。

  • “沿江”:指长江沿岸。
  • “狎客”:指朋友、熟人。
  • “迟始达𨻧隍滨”:迟迟地到达了江边。

𨻧隍为别二方伯,孝廉亦多列肆筵。

  • “𨻧隍”:地名,这里可能是指长江边的一个小港口。
  • “二方伯”:指两位地方长官。
  • “孝廉”:指孝廉方正之士,这里可能是指一些文人雅士。

筵上飞蛾为兆雨,雨剧天与水相连。

  • “筵上飞蛾”:宴席上的飞蛾预示着即将下雨。
  • “雨剧”:雨势猛烈。

须臾摧裂山陵变,农人何处问桑田。

  • “摧裂山陵变”:山陵被摧毁,大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农人何处问桑田”:农民们不知桑田在哪里。

牛羊比屋浮江下,沉灶产蛙突少烟。

  • “牛羊比屋”:家家户户都有牛羊。
  • “沉灶产蛙突少烟”:灶台上青蛙叫声稀少。

此时觅夫夫避水,邮吏犹且减夫钱。

  • “觅夫”:寻找丈夫躲避战乱。
  • “邮吏”:传递书信的人。
  • “减夫钱”:减少征用民夫的钱。

强觅数夫先眷属,眷属乘风似有缘。

  • “强觅数夫”:强行找来几个男人。
  • “眷属”:指妻儿老小。
  • “乘风似有缘”:似乎命中注定要相聚。

岂期敝舟犹留滞,相违两日不相联。

  • “敝舟”:破旧的船。
  • “留滞”:停留不前进。
  • “两日不相联”:两天没有联系。

稚儿稚女啼饥切,相对呼爷眼望穿。

  • “稚儿”“稚女”:年幼的孩子。
  • “啼饥切”:哭泣着要食物。
  • “对望穿”:眼睛都望着爷爷。

只得贾勇追前去,无奈登矶若登天。

  • “贾勇”:勉强勇敢地行动。
  • “矶”:小石头或岩石。
  • “若登天”:好像要攀登到天上。

缘木攀藤声震地,游水牵绳苦万千。

  • “缘木攀藤”:沿着树木攀爬。
  • “游水牵绳”:游泳时牵引绳子。
  • “苦万千”:非常痛苦。

中流得寸犹失尺,一篙无计可周旋。

  • “中流”:河流中间。
  • “得失尺”:一寸一寸失去。
  • “无计可周旋”:没有办法应对。

舟中惊怖念菩萨,榜人失色詈长年。

  • “榜人”:负责划船的人。
  • “失色”:脸色变白。
  • “詈长年”:骂老人。

一朝雨歇风涛息,眷属聚首北溪边。

  • “一朝雨歇风涛息”:一场雨后,风浪平息。
  • “眷属聚首北溪边”:家人团聚在北溪边。

北溪庄人具鸡黍,相与持醪并击鲜。

  • “北溪庄”:一个地名,可能是杜甫的家乡附近。
  • “具鸡黍”:准备鸡肉和米饭。
  • “相与”:互相配合。
  • “持醪”:拿着酒。
  • “击鲜”:敲打鲜鱼来祭拜。

自是呼童为刻烛,率尔长歌独扣舷。

  • “自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 “刻烛”:用蜡烛计时歌唱。
  • “率尔”:随意。
  • “长歌”:长时间地唱歌。
  • “扣舷”:敲着船舷唱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