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盘击浪注东来,风卷蹄轮碾作埃。
搔首筑堤人不见,最高传自祭风台。

【注释】

钩盘:指船的形状。

风卷蹄轮碾作埃:风吹着车轮,把泥巴都刮走了。

祭风台:即鼓角楼,在杭州西湖边,相传是古代祭神的地方,故称鼓角楼。

【赏析】

这是一首写钱塘江潮的诗。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钱塘江潮的景象。

首句“钩盘击浪东来”,钩形的船只从海上驶向岸边,掀起巨浪向东而来。“钩”字写出了船的形状,突出了船体呈圆弧形的特点,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形状独特的大铁钩,正从波涛中探出水面。“击浪”二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海浪翻滚、撞击船身的场景,使人感受到海浪的巨大力量,同时也暗示了船行之速,如同飞箭一般。接着,“风卷蹄轮碾作埃”,描述了狂风席卷着车轮,将泥土吹得无影无踪的情景。这里,作者运用了夸张手法,将风的力量放大,让人感受到了风的强劲和迅猛,同时也暗示了钱塘江上风力之大。

第二句“搔首筑堤人不见,最高传自祭风台”。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钱塘江边筑堤防洪的场景,但是筑堤的人却没有出现,只能看到最高的祭风台上有人祭祀。这里的“搔首”一词,既形容了天气恶劣,又表现了人们的焦虑不安。而“最高传自祭风台”则揭示了人们之所以能坚守岗位,是因为祭风台的存在,它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精神支柱。

整首诗通过描绘钱塘江潮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考。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面对自然灾害时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