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有乔木,郁郁凌星辰。
根株五百年,尽作苍龙鳞。
下有幽人居,云是同枝亲。
悠悠玩云物,潇潇出风尘。
青山连野望,碧海迷通津。
手持落木枝,为桥度行人。
行人一以度,轩车忽见询。
因之览六合,遗爱七泽滨。
一朝入郎署,然诺轻千钧。
汉皇思李齐,冯唐称先臣。
持节赦云中,斯意良未申。
感激歌古调,白日追庞淳。
歌罢长叹息,怅望空山春。
【注释】
乔木:高耸的树木。
郁郁:茂盛的样子。
凌星辰:凌驾于星辰之上,形容树很高大。
根株:树根。
五百年:形容树的寿命很长,不是实指五百年。
苍龙鳞:指树的纹理像龙鳞一样。
幽人:隐士,隐者。
云是:如同、好像。
悠悠:闲适的样子。
潇潇:轻风飘动的声音。
青山:青色的山。
连野望:眺望远方的田野。
碧海:蓝色的大海。
通津:渡口。
落木枝:落叶。
行人一以度:行人可以依靠它过桥。
轩车:有窗子的车。
然诺:承诺。
郎署:官署,这里指官场。
汉皇思李齐:汉武帝思念李延年(见《汉书.艺文志》“李延年传”)。
冯唐:西汉名将冯唐,见《史记.冯唐列传》。
先臣:前朝的旧臣。
持节:拿着符节,古代出使时所持的凭证。
赦云中:赦免云中郡的罪犯。
斯意:这个意思,指上文所说的意思。
白日追庞淳:白天追赶庞淳,即追逐古人。
歌罢长叹息:唱完歌之后久久地叹息。
怅望空山春:惆怅地看着春天中的空山。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全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
开头两句:“南国有乔木,郁郁凌星辰。”诗人首先从南国的一棵参天古树说起,这棵古木矗立在那里,枝叶繁茂得遮天蔽日,直插星辰,形象地写出了树的高大。接着又写道:“根株五百年,尽作苍龙鳞。”这棵古树已经生长了五百年,树干粗壮,树皮如龙鳞状,进一步描绘了树的古老和庞大。
下面几句,诗人又写了树下面的幽人隐居的生活。“下有幽人居,云是同枝亲。”“云是同枝亲”是说树与幽人有着深厚的关系;“云是同枝亲”又是诗人想象的结果,因为树与幽人长得十分相似。
“悠悠玩云物”,幽人在树林中悠闲地观赏着天上的云彩和地上的物象。“悠悠”一词表现了幽人的悠然自得。“潇潇出风尘”,“潇潇”是风吹树叶的声音,诗人听到这种声音,感到心旷神怡。“出风尘”,则表明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青山连野望,碧海迷通津。”“青山”是远处的山,“碧海”是近处的海,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视野开阔。“连野望”,则是说视线所及之处都是美丽的景色;“碧海迷通津”,则表明诗人正在欣赏眼前的美景,而没有注意到通向京城的路上有危险。“手持落木枝,为桥度行人。行人一以为度,轩车忽见询。”诗人在为幽人做木杖做成桥,让行人过河,但行人只是用它作过河的工具,而没有真正使用它来渡河。“轩车忽见询”一句,既写出了行人匆匆赶路的情景,又表现出诗人为幽人着想的良苦用心。
“因之览六合,遗爱七泽滨。”诗人为幽人做了木杖做成桥,使他能够顺利通过河流,因此也为他留下了美名。“遗爱七泽滨”,说明诗人所做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效。
最后两句:“一朝入郎署,然诺轻千钧。”幽人终于得到了重用的机会,当上了朝廷的官员,而那些曾经许下的诺言却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一朝”是“一旦”的意思。“然诺”在这里指诺言,即承诺。“轻千钧”是说这些许诺并不那么重要,因为它们不具有实际的意义和作用。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仕途得意者的惋惜之情,又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的感慨。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它却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刻画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深刻思考。它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之情,又表达了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无奈。同时,这首诗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它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