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家钱塘西,与君隔烟渚。因风讯青鸾,赠君双锦字。
君行在高云,妾栖在檐户。为君理修容,怅然心独许。
云胡中道间,玉颜事尘土。徒自惜铅华,强自学歌舞。
舞处影空怜,歌时声独苦。衷情欲诉谁,频向梦中语。
日夕待君归,逢君何太迟。风雨一言合,沧波多所思。
风雨岂不多,沧波岂不广。素心既已酬,一苇终然往。
感君一顾恩,听妾前致辞。愿君无遗妾,葑菲当自知。
知不知,恨别离,春江月满愁仍亏。为君且辍金缕衣,欲行不行双泪垂。
但愿君心长在妾,不怨妾身与君违。君不见,望夫山,千秋万古谁能移。
【诗句翻译】:
妾家在钱塘西岸,我们隔着烟渚。借风传信给青鸾,赠你双锦字。
你行在高空云层,我栖在檐下房户。为君整理好容颜,惆怅地独许心许。
忽然之间云中道隔,你的玉颜被尘埃掩埋。徒自惋惜自己的铅华,只能学习歌舞。
舞处空有影相怜,歌时声独自凄苦。衷情欲诉谁人知,频频梦中话相思。
日夕等待君归,逢君何太晚?风雨一言合,沧波多所思。
风雨岂不多,沧波岂不广。素心既已酬,一苇终然往。
感君一顾恩,听妾前致辞。愿君无遗妾,葑菲当自知。
知不知,恨别离,春江月满愁仍亏。为君且辍金缕衣,欲行不行双泪垂。
但愿君心长在妾,不怨妾身与君违。君不见,望夫山,千秋万古谁能移。
【赏析】:
此诗以望夫山为题,写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运用比兴和直抒胸臆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构思,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迫切心情和坚贞执着的爱情。诗中用“望夫山吟”四字点题,并巧妙地将望夫山作为背景,使整首诗具有强烈的地理环境感。
第一联:“妾家钱塘西,与君隔烟渚。”起笔就交代了妻子的籍贯,也交代了她和丈夫分别的位置——钱塘之西,烟渚之上。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实写是说他们分别的具体位置;虚写则是说他们分别的原因。
第二联:“因风讯青鸾,赠君双锦字。君行在高云,妾栖在檐户。”这是从侧面描写他们的分别原因。青鸾是神鸟,传说可以传递信息。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说明妻子利用风向,让青鸾代她向丈夫传递信息。青鸾送来的锦字,就是用锦缎制成的书信。而她则像小鸟一样栖息在屋檐之下,等待着丈夫归来。
第三联:“为君理修容,怅然心独许。云胡中道间,玉颜事尘土。徒自惜铅华,强自学歌舞。”这四句进一步描绘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她为了给丈夫准备最好的面容,精心打扮自己。但是,当她看到丈夫在高空中的离去时,她的心中充满了失落和惆怅。她的美貌已经被尘土污染,但她仍然坚持着,只是徒然地爱惜着自己的美貌和妆容。
第四联:“舞处影空怜,歌时声独苦。衷情欲诉谁,频向梦中语。”妻子在跳舞的时候,只能留下空荡荡的影子,让她感到孤单和无助;唱歌的时候,只能让自己的声音孤独地响起,让她感到痛苦。她的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想要向别人倾诉,但又怕打扰到他的休息,只好在梦中向他表达自己的感情。
第五联:“日夕待君归,逢君何太迟。风雨不言合,沧浪多所思。”妻子在日夜期盼着丈夫的归来,希望他能够尽快回到自己身边。然而,每当她看到他的身影时,却发现他总是那么晚才回来。这令她不禁想起了风雨交加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虑和思念。
第六联:“风雨岂不多,沧浪岂不广。素心既已酬,一苇终然往。”妻子认为,尽管风雨交加、沧海茫茫,但她的心意已经得到了回应,她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所以不必再为过去的事情感到后悔或不安。
最后一联:“感君一顾恩,听妾前致辞。愿君无遗妾,葑菲当自知。”妻子感激丈夫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同时也想告诉他自己对他的忠诚。她希望丈夫不要抛弃自己,就像她不会嫌弃自己的菜叶一样。
【注释】:
- 妾家:妻子的家。
- 钱塘(tāng):地名,今浙江杭州一带。
- 烟渚:指钱塘江上的小洲。
- 青鸾:神话中的一种神鸟,据说能传递信息。
- 锦字:用锦缎制成的信件或书信。
- 高云:指天空中较高的云层。
- 檐户:房屋的檐口部分。
- 修容:修饰容貌。
- 玉颜:美女的容颜。
- 铅华:指女子化妆用的铅粉和颜料。
- 徒自:白白地。
- 沧浪:大海。
- 葑菲(wěi fěi):草本植物,常用于蔬菜等食品。比喻微贱之物。
- 自知:自己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