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多逸兴,携手上高台。
赋为闲居作,怀因远眺开。
秋阴将日去,雁影带寒来。
归路瞻衡宇,松门掩绿苔。
【注释】
凌霄台:高台。唐宋时,登临高台以观景、赏月之风甚盛。
逸兴:超俗的兴致。
赋:这里指诗歌。
开:开阔。
秋阴:秋天的阴暗。日:太阳。去:消失。
雁影带寒来:雁群飞过天空,影子映在地面上,给人带来寒意。
衡宇:屋檐。衡,横的意思,引申为屋檐。衡宇,即屋檐。门:指韩玄的门。
松门掩绿苔:松树的门掩住了绿色的苔藓,比喻隐士的住所。
【赏析】
此诗为作者与友人同游凌霄台而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以及对自己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点出同游凌霄台的原因,是因“故人多逸兴”。“逸兴”即超俗的兴致,诗人通过这两句,表明自己也是兴致勃勃。
颔联写诗人登上凌霄台,面对远眺之景而产生的感慨。“赋为闲居作,怀因远眺开。”这里的“赋”字,指的是诗人所创作的诗词歌赋,而“闲居”则指他隐居的生活,“怀因远眺开”则是说诗人在欣赏了眼前的美景之后,产生了旷达的胸怀和开阔的视野。
颈联写诗人站在凌霄台上,看着秋天的景色逐渐变化。“秋阴将日去,雁影带寒来。”这里的“秋阴”指的是秋天的阳光被云遮住,无法照射到地面,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雁影带寒来”则是说大雁的影子伴随着寒冷的风而来,暗示着季节的变化。
尾联则是写诗人回到朋友的住处,看到门前的景色。“归路瞻衡宇,松门掩绿苔。”这里的“衡宇”是指朋友家的屋檐,而“松门掩绿苔”则是说朋友的家门被绿色苔藓掩映着,给人一种静谧、幽深的感觉。
这首诗整体上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