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南国破朝烟,醉扫苍苔石上眠。
九月霜清猿啸苦,诸天风静磬声传。
不堪摇落逢秋日,况复蹉跎入暮年。
问水寻山聊尔尔,拟将穷达任皇天。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驱车南国破朝烟,醉扫苍苔石上眠”,诗人驱车南下,穿过茫茫的晨雾,来到了能仁寺。他来到寺前,只见青苔斑斑,石径崎岖,便在石上躺下来酣然入睡。“驱车”,“破”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作者驱车南下的豪情,又写出了清晨雾气弥漫的景象;“醉扫苍苔”“石上”两句,写诗人驱车南下,来到能仁寺。他在石上躺下来,醉意浓浓地睡着了。“驱车南国破朝烟”、“醉扫苍苔石上眠”两句,描写了诗人驱车南下,来到能仁寺的情景。“破”字用得好,既写出了诗人驱车南下的豪情,又写出了清晨雾气弥漫的景象。这两句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雾比作人,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雾的千姿百态。“九月霜清猿啸苦,诸天风静磬声传。”九月时节,天气凉爽,霜露满地。听到山中猿猴的啸叫声,让人心生凄凉之感。而此刻天空中的风却异常地安静,连磬的声音都清晰可闻。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离别的季节。诗人来到能仁寺,看到山上的猿猴,不禁想到自己年华老去,不免感慨万分。这里的“猿啸苦”和“风静磬声传”两个词组相对应,前者是动景(猿啸),后者是静景(磬声)。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不堪摇落逢秋日,况复蹉跎入暮年。”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正是一年中最令人伤感的时候。何况又是人生晚年,岁月蹉跎,更是让人感到惆怅。这句的意思是:不能忍受秋光无情,使人憔悴,何况已是暮年之人!这里的“不堪摇落”和“况复蹉跎”两个词组相对应,前者是动景(秋光),后者是静景(人生暮年),二者相互映衬,更显得凄凉悲苦。
“问水寻山聊尔尔,拟将穷达任皇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来到这里,只是想找点水喝,找点山看而已。我打算让自己随缘自在,听由命运安排吧。这里以“闲”字统领全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豁达胸襟和乐观主义精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能仁寺时所作。从诗的内容看,此诗当为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至三年(1082)间所作。诗人在这段时间内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被贬谪到黄州。此时,他虽然身处逆境,但并不颓丧消沉,而是寄情山水,与自然为友,表现出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联写诗人驱车南下经过早晨的薄雾到达能仁寺。“驱车南国破朝烟”一句中“破”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诗人驱车南下的豪情,又写出了清晨雾气弥漫的景象。“醉扫苍苔石上眠”写诗人驱车南下,来到能仁寺。他在石上躺下来,醉意浓浓地睡着了。
颔联写诗人在能仁寺所见到的景色。九月霜清猿啸苦,诸天风静磬声传。九月时节,天气凉爽,霜露满地。听到山中猿猴的啸叫声,让人心生凄凉之感。而此刻天空中的风却异常地安静,连磬的声音都清晰可闻。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离别的季节。诗人来到能仁寺,看到山上的猿猴,不禁想到自己年华老去,不免感慨万分。这里的“猿啸苦”和“风静磬声传”两个词组相对应,前者是动景(猿啸),后者是静景(磬声)。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颈联写诗人在寺庙中所见到的景色。不堪摇落逢秋日,况复蹉跎入暮年。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正是一年中最令人伤感的时候。何况又是人生晚年,岁月蹉跎,更是让人感到惆怅。这里的“不堪摇落”和“况复蹉跎”两个词组相对应,前者是动景(秋光),后者是静景(人生暮年),二者相互映衬,更显得凄凉悲苦。
尾联写诗人在寺庙中所见到的景色。问水寻山聊尔尔,拟将穷达任皇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来到这里,只是想找点水喝,找点山看而已。我打算让自己随缘自在,听由命运安排吧。这里以“闲”字统领全篇,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一种豁达胸襟和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