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倚棹问归程,诗酒应多慰别情。
黄叶疏钟溪上寺,白云孤角海边城。
鸥飞烟渚连秋色,雁下寒塘起暮声。
回首天涯嗟落莫,夕阳归路万山晴。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时,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结合具体的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寄苏先生正”:这是第一首绝句,是作者写给苏东坡的。苏东坡在密州做官的时候,曾与黄庭坚有过一次书信往来。这次,诗人特地写了这首送别诗来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西风倚棹问归程”,“西风”,秋风,指代了秋天的凉意、寒意,也暗示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倚棹”,靠在船边,指诗人站在船头,眺望远方。这里的“西风”、“倚棹”都是描写景物,渲染气氛。而“问归程”则是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心情。

第三句:“诗酒应多慰别情”,这句的意思是说,我写诗喝酒,应该能多安慰一下你的别离之苦吧!这里“诗酒”“慰别情”都是抒情言志的词语,“多”是强调,表明自己的一片心意。

第四句:“黄叶疏钟溪上寺”,这里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山水图:黄色的叶子飘落在山寺的门前,远处传来了稀疏的钟声响起。“黄叶”、“疏钟”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溪上寺”指的是位于小河边上的寺庙,“疏钟”则是指钟声稀疏。

第五句:“白云孤角海边城”,这两句写的是海市蜃楼,也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白云”指海市蜃楼,“孤角”指海市蜃楼的尖顶,“海边城”指的是海边的城池。

第六句:“鸥飞烟渚连秋色”,这里是写景,通过描写鸥鸟飞翔在烟雾笼罩的小洲之上,连带着秋天的气息。“鸥飞烟渚”是描写景物,“秋色”则是诗人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七句:“雁下寒塘起暮声”,这句写的是傍晚时分,大雁从寒冷的池塘中飞过,引起了阵阵响声。“雁下寒塘”是写景,“暮声”则是诗人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八句:“回首天涯嗟落莫”,这句的意思是说,望着天边的故乡,心中感叹着时光流逝啊!“回首天涯”是写景,意思是说,看着茫茫的天空,感叹着岁月的流逝。“嗟落莫”是感叹的意思,表示自己的心声。

第九句:“夕阳归路万山晴。”这句的意思是说,夕阳西下,归途的道路通向万山,天气晴朗。“夕阳归路”是写景,表示诗人的心情。“万山晴”则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答案】

寄苏先生

西风倚棹问归程,诗酒应多慰别情。

黄叶疏钟溪上寺,白云孤角海边城。

鸥飞烟渚连秋色,雁下寒塘起暮声。

回首天涯嗟落莫,夕阳归路万山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这首诗以景衬情,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第一句“西风倚棹问归程”是全诗总领全篇,点出送别之意。西风萧瑟,诗人站在船头,遥望远方,询问友人的行程。这种情景,既表现出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牵挂。

第二句“诗酒应多慰别情”是诗人表达对友人的情感。这里,诗人借诗酒来慰藉友人的离愁别绪,表达了他对友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即使面临离别,也要坚强地面对。

第三句“黄叶疏钟溪上寺”是诗人写景,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山水画。这里的“黄叶”、“疏钟”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溪上寺”指的是位于小河边上的寺庙。这一句既是写景,又寓含了诗人的情感。

第四句“白云孤角海边城”是诗人写景,通过描写海市蜃楼,来表现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白云”、“孤角”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海边城”指的是海边的城池。这一句既是写景,又寓含了诗人的情感。

第五句“鸥飞烟渚连秋色”是写景,通过描写鸥鸟飞翔在烟雾笼罩的小洲之上,连带着秋天的气息。这里的“鸥飞”、“烟渚”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秋色”则是诗人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六句“雁下寒塘起暮声”是写景,通过描写大雁从寒冷的池塘中飞过,引起了阵阵响声。这里的“雁下”、“寒塘”都是描写景物的词语,“暮声”则是诗人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七句“回首天涯嗟落莫”是写景,通过描写诗人望着天边的故乡,感叹着时光流逝。这里的“回首”、“天涯”都是写景,“嗟落莫”则是诗人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第八句“夕阳归路万山晴”是写景,通过描写夕阳西下的归途道路通向万山,天气晴朗。这里的“夕阳”、“归路”都是写景,“万山晴”则是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朋友深深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