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负芳楼约,愁逢江上春。
月华天外洁,花影浪中新。
讵是沉珠浦,将非濯锦津。
争言兰作舫,复拟桂为轮。
圆缺同今夕,飘零异昔辰。
关山犹自隔,攀折赠何因。
【注释】
空负:徒然地。芳楼约:指在楼上约定的幽会。江上春:指春天里渡过长江。讵(jù):岂,表反问语气。沉珠浦:即沉香浦。濯锦津:濯,洗濯的意思,濯锦津,濯洗锦绣之河,也指浣纱溪,是女子浣纱洗绢的地方。争言:纷纷议论。兰作舫:把兰草做成船桨。复拟:又打算。桂为轮:把桂花做成车轮。圆缺:月亮的盈与亏。飘零:指离散、流落。关山:指遥远的高山和险阻的关隘。自隔:互相隔离。攀折:比喻赠送。因:原因。
【译文】
徒然地辜负了楼上约定的幽期,愁苦地逢到江上的春天。
月华天外洁白,花影浪中新丽。
难道是沉香浦,将要洗涤锦缎般的河川吗?
纷纭的议论,都说兰花可以做成船桨,桂花可以做成车轮,
现在月亮圆满而明亮,它从古至今都如此;
我独自漂泊异乡,却不同往日。
远山高耸入云,我们仍可相互阻隔,
为什么还要互相赠答呢?
【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著名的七言歌行。此诗描绘了春江的美景以及游子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一种对人生际遇和自然之美感悟的哲理思考。全诗情感深沉,想象丰富,意境宏大,语言优美,堪称千古绝唱。
这首诗采用了通篇写景的手法,以月夜江上之景贯穿全篇,将明月、春江、潮水、游鱼、沙鸥、征帆等景象交织在一起,绘出一幅动静结合、清丽和谐的春江月夜图。
首句“空负芳时约”,就点出了本诗的主旨—赏月怀人。一个“空”字写出诗人怅惘的心情。“空”,有白白浪费之意,这里则表现了一种无奈和遗憾。“芳时约”指的是情人在美好的时光里所做出的承诺或相约,但如今却已无法兑现。“空负”一词既表明了诗人的失落和懊恼,同时也暗示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能兑现的承诺的悔恨。
第二句“愁逢江上春”,则是承接上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江上春色中的愁苦心情。“愁”字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在江上春色中所产生的孤独和寂寞之感。“逢”字则表现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第三句“月华天外洁”。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月光如水,普照大地,洁净无瑕,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美感。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此时心境的宁静和超脱。
第四句“花影浪中新”。这一句则通过花影映照在波涛之上的情景,进一步描绘了春江的美景。花影摇曳于浪尖之上,犹如新月初升般清新脱俗。这一细节描绘,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
第五句“讵是沉香浦,将非濯锦津”。这两句则是对前文内容的转折和深化。诗人通过对沉香浦和濯锦津的描述,引出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沉香浦,即沉香河,传说中有仙女居住,河水芬芳宜人;濯锦津,指濯锦水,相传此处水色清澈,水质优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第六句“争言兰为舫,复拟桂为轮”。这两句则进一步展开对于美好事物的想象和联想。兰为航和桂为轮,都是古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词。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第七句“圆缺同今夕,飘零异昔辰”。这一句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收束和升华。诗人通过对圆缺和飘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担忧和不安。
第八句“关山犹自隔,攀折赠何因”。这一句则是对前文内容的总结和反思。诗人通过对关山和攀折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友情和亲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命运的思考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想象丰富,意境宏大,语言优美,堪称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