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镜照我颜,寒陋难为状。
一一视妻孥,亦非簪佩相。
桐柳不中梁,人生宜自量。
况有黍稌田,不乏鸡豚饷。
物无两大理,富贵宁兼望。
已矣吾何营,颓焉适天放。
诗句释义及译文
- 览镜照我颜,寒陋难为状。
- “览镜”:观察自己的脸面。
- “寒陋难为状”:形容自己容貌贫寒,难以形容。
- 一一视妻孥,亦非簪佩相。
- “一一视妻孥”:逐一看自己的妻儿和仆人,指家庭情况。
- “亦非簪佩相”:也并非富贵人家的样子。
- 桐柳不中梁,人生宜自量。
- “桐柳不中梁”:比喻自身条件不足以担当大任。
- “人生宜自量”:人应该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条件,自我评估。
- 况有黍稌田,不乏鸡豚饷。
- “黍稌田”:指丰收的农田和谷物。
- “鸡豚饷”:指丰盛的家禽和食物。
- 物无两大理,富贵宁兼望。
- “两大理”:指两种极端的道理或标准(如富贵与贫困)。
- “宁兼望”:不希望同时拥有这两者。
- 已矣吾何营,颓焉适天放。
“已矣吾何营”:我已经没有太多的欲望和追求了。
“颓焉适天放”: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科举失利而回归故乡的人的内心世界。诗人通过“览镜”这一动作,表达了对自己外貌和家境的自嘲与无奈;“桐柳不中梁”则反映了他对个人能力和地位的认知,认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物无两大理”进一步强调了富贵和贫困都不是他想要的。最后两句,“已矣吾何营,颓焉适天放”,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不再追求世俗的成功和财富,而是顺应自然,享受生活。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诗人的谦逊、自知之明以及对生活的淡然态度,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