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达非所能,牢骚亦未敢。
功名阻坎坷,兵火濒危险。
颓然盛年去,久矣壮心减。
同龛老弥勒,终日门双掩。
忽吟天问篇,戏语非讥贬。
譬如蚯蚓蛙,吟噪偶阴窞。
焉能执曲谱,细以宫商检。
劳公古谊深,规我客气敛。
宁知无文字,何处著嗤点。
公看水中月,流影忽冉冉。
月落水无痕,空色两不染。

解析:

这首诗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盛阳先生诗歌的赏析和回应,第二部分则是对刘羽冲诗的赏析和回应。以下是逐句释义:

  • “旷达非所能”:表达自己的豪放不羁之态,但并非真正的旷达。
  • “牢骚亦未敢”:表示自己虽有牢骚,但不敢表现出来。
  • “功名阻坎坷”:功名之路充满坎坷,难以一帆风顺。
  • “兵火濒危险”:战争带来的危险使得生活艰难。
  • “颓然盛年去,久矣壮心减”:形容自己已逐渐老去,而雄心壮志也逐渐消磨。
  • “同龛老弥勒”:比喻自己与佛祖相似,都经历过世事沧桑。
  • “终日门双掩”:形容生活的平淡无奇,没有太多的波澜。
  • “忽吟天问篇,戏语非讥贬”:忽然吟诵《天问》这样的作品,其实是出于游戏的心态,并无讥讽之意。
  • “譬如蚯蚓蛙,吟噪偶阴窞”:比喻自己的言行像蚯蚓和青蛙一样,有时也会发出一些噪音,但这只是偶然的情况。
  • “焉能执曲谱,细以宫商检”:表达了自己不会刻意地去追求某种规范或规则,而是顺其自然。
  • “劳公古谊深,规我客气敛”:感谢盛阳先生给予的深刻教诲,并表示自己将会收敛自己的傲气。
  • “宁知无文字,何处著嗤点”:表达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世上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需过分苛责。
  • “公看水中月,流影忽冉冉”:用水中的月亮来比喻事物的虚幻性,形象地描绘了事物变化无常的特点。
  • “月落水无痕,空色两不染”:进一步强调了事物变化的无常性,以及在变化中保持内心的清净。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名利、得失的深刻认识。他既不会盲目追随世俗,也不会过于清高孤傲。他懂得顺应自然,不强求,也不过分放纵。这种态度既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人生的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