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气自卷舒,剡忽千变化。
在山作云海,落纸成斯画。

【注释】

  1. 灵气:指佛家所讲的佛性。佛教认为,佛性是众生本来具有的一种本性,它不受外物的影响,不生不灭,常住不移。卷舒:卷曲展开。剡(shàn)忽:形容变化多端、迅速而奇妙。千变化:形容变化之多、之奇。2. 在山作云海:指在山水间画下云海。在:处于。
  2. 落纸成斯画:意谓画作的云海与实际的山水相合,仿佛是纸上自然生成的。斯:这。4. 无相:即“无相宗”,佛教名词,指不立一切形相,唯说空寂之教。上人:对僧人的尊称。5. 适游方:指外出修行。游方:指外出求法。归:回到。6. 名胜巨册:有名的书籍,这里指名贵的绘画作品。
  3. 索题:索要题诗。分拈:分别取用。得:得到。庐山:指江西星子县庐山风景名胜区。杨子江:长江下游的一段,因流经江苏省扬州市而得名,这里指江苏扬州市境内的大运河。黄河:指黄河中下游一带的河段,这里指黄河上游的青海湖至甘肃兰州一带地区。东海:指中国东部的黄海和东海一带。黄山:指安徽黄山风景区。云海:指云雾弥漫,如海一般的景象。严濑:深水急流之处,这里指江西九江市的庐山瀑布。六幅:指《庐山图》中的六幅画。其四:指第四幅画的内容。
    译文:
    佛性自然地卷曲舒展,变化万千如同千变万化。
    我在山中画出了云海,把这幅画放在纸上就变成了这样一幅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拜访一位名叫无相的和尚之后,和尚要求他为寺庙绘制的《庐山图》中的第六幅作品写首诗。诗人应命而作,以表达他对绘画艺术的感受和体会。
    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了画中景物的自然美和神奇魅力。灵气自卷舒,剡忽千变化,这两句诗描绘了佛性自然地卷曲舒展,变化万千如同千变万化的情景。在山作云海,落纸成斯画,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描述了画家在山中画出了云海,把这幅画放在纸上就变成了这样一幅画的神奇过程。
    后两句则是诗人对绘画艺术的感受和体会。灵气自卷舒,表达了诗人对佛性的赞叹和敬畏之情;剡忽千变化,则赞美了画中景物的变化之快、之多、之奇;在山作云海,落纸成斯画,则体现了画家的技艺之高超和想象力之丰富。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佛教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