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道在天地,散焉为万殊。
万殊复一本,惟诚斯曰儒。
孰则通天人,圣贤焉可诬。
断断执碎义,汉宋存守株。
汉儒能笃实,宋儒非虚无。
流弊防大甚,况有歧中涂。
道统自千古,学统匪一隅。
入道且求学,蹶步宁康衢。
草堂存吾春,玄会思唐虞。

【注释】

至道在天地,散焉为万殊:至道存在于宇宙间。

散焉为万殊。

万殊复一本,惟诚斯曰儒:万物虽然多样,但其本原是同的,这就是真诚。

惟诚斯曰儒:只有真诚的人才称为儒者。

孰则通天人,圣贤焉可诬:谁能够通晓天与人的关联,那么圣人和贤人都不应该被诬枉。

断断执碎义,汉宋存守株:固执地坚持一些琐碎的道理,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只能得到失败的结果。

汉儒能笃实,宋儒非虚无:汉代的儒者注重实事求是,宋代的儒者却过于空谈。

流弊防大甚,况有歧中涂:这种风气的危害很大,更何况还有走歪路的人。

道统自千古,学统匪一隅:儒家学说的传承贯穿了几千年,但并非局限于某个方面。

入道且求学,蹶步宁康衢:进入大道之门,应当努力学习,而不是止步不前。

草堂存吾春,玄会思唐虞:我在这里建起了一座草堂,以怀念古代的唐尧、虞舜时代。

【赏析】

这是一首题壁诗,作者为南宋理学家张栻(字南轩)。张栻是朱熹的学生,他主张理一分殊,强调“诚”的重要性。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理学的理解和追求。

第一句“至道在天地,散焉为万殊”,表明了至道的存在和普遍性。第二句“万殊复一本,惟诚斯曰儒”,指出尽管万物多样,但其本原是同的,只有真诚才能成为儒家学者。第三句“孰则通天人,圣贤焉可诬”,认为只有了解天人关系的人,才是真正的圣贤,不会被诬蔑。第四句“断断执碎义,汉宋存守株”,批评了那些固执地坚持琐碎道理的人,就像守株待兔一样,只会得到失败的结果。第五句“汉儒能笃实,宋儒非虚无”,赞扬了汉代儒者注重实事求是,而宋代儒者的空谈是不足取的。第六句“流弊防大甚,况有歧中涂”,指出这种风气的危害很大,更何况还有走歪路的人。第七句“道统自千古,学统匪一隅”,强调儒家学说的传承贯穿了几千年,并非局限于某个方面。第八句“入道且求学,蹶步宁康衢”,鼓励人们进入大道之门,努力学习,而不是止步不前。第九句“草堂存吾春,玄会思唐虞”,表达了诗人在草堂中怀念唐尧、虞舜时代的心情。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理学的理解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学术界的一些现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