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间岸帻不知暑,满地花香夜来雨。
枕流漱石客未从,明月自随波影去。
不倚清溪即对山,正怜倦鸟带云还。
朱门华屋多车马,何似幽人早闭关。

江上的松树间,我头戴斗笠不知暑。满地花香夜来雨,枕流漱石的客人未从。明月自随波影去,不倚清溪就对山,正怜倦鸟带云还。朱门华屋多车马,何似幽人早闭关。

译文:
江边的松树林中,我头戴斗笠却浑然不觉酷热。满地的花瓣飘散在雨后的夜色里,我如同一位洗砚的客人一样悠闲自在。明月伴着波光在水面上摇曳而去,我独自坐在水畔,不依赖清澈的溪流就对着山峰。我怜悯那些疲倦的鸟儿带着云朵回到了巢穴。华丽的宅院和富丽堂皇的车马,与这幽静的景色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我更愿意早早关上门户,远离尘世纷扰,享受这份宁静与自由。

赏析:
这首诗以诗人在江上行舟所见的自然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悠远,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1. 首句“江上松间岸帻不知暑”,描绘了诗人在江边松林中避暑的场景。这里,诗人头戴斗笠,仿佛已经忘记了炎热的天气。这种悠然自得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2. 次句“满地花香夜来雨”,描绘了夜晚降临后,雨水滋润大地,使得花香更加浓郁的情景。这句诗不仅展现了夜晚的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勃发的感慨。

  3. 第三句“枕流漱石客未从”,表现了诗人在江边小憩的情景。这里的“客”指的是过客,诗人并没有追随他们,而是选择在江边静静地欣赏风景。这种独享宁静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一种超脱和独立。

  4. 第四句“明月自随波影去”,描写了月亮在水中闪烁的情景。这里,诗人用“自随”来形容月亮随着波光的流动而移动,既形象又生动。这句诗通过月光与波光的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5. 第五句“不倚清溪即对山”,表达了诗人面对山水时的心态。这里的“清溪”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清澈,而“对山”则意味着面对自然的壮丽和威严。这句诗强调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独立和自由。

  6. 第六句“正怜倦鸟带云还”,描述了诗人看到疲惫的鸟儿带着云朵归来的情景。这里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关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这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赞叹和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7. 最后一句“朱门华屋多车马,何似幽人早闭关”,通过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于繁华世界的不屑一顾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朱门华屋”象征着富贵荣华,而“早闭关”则意味着远离世俗,追求心灵的宁静。这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也传达了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江上松间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绘和深情表达,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