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渴呼童汲井华,借眠苔径月初斜。
小窗红叶时飞下,误作春风送落花。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题,明确要求。如本题要求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然后分析其艺术效果,最后进行评价。答题模式为:①形象(或描写手法),②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③表现了(营造了)什么意境(或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赏析诗句要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其意义,然后结合全诗分析。

“酒渴呼童汲井华,借眠苔径月初斜”意思是:我口渴得喊来童仆去打水,借宿在小径边的苔藓上,直到月亮西斜才回家。“汲井华”即汲清泉水,“华”指井花。“月斜”即月亮西斜,是傍晚时分。“苔径”即苔藓的小道。“汲井华”“借眠苔径”,可见诗人是急于赶路的。“月斜”则暗示了诗人是在晚上走的。“渴”字点明“汲井华”的原因。“酒渴”,“汲清泉”,表明诗人是饮酒作乐的,而“汲井华”说明他走得急,走得累,走得渴,所以急着要找个地方休息一下。“借眠”表明他找的地方是“苔径”。这两句写诗人急于赶路,又走得急,走得累,走得渴,所以找个地方歇息一下。“苔径”即苔藓的小道。这两句写诗人急走赶路时歇脚的地方,是苔藓的小道。

“小窗红叶时飞下,误作春风送落花。”意思是:有时窗外的红叶飘落下来,我竟把它当做春天的落花。“小窗”、“红叶”、“时飞下”,表明诗人是坐在小窗下的。“误作”表明不是真有落花,而是诗人把飘落的红叶当作春花,是主观臆断,是误会。

从全诗来看,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因事外出,途中遇雨。诗人在山中行走,天黑时来到一个茅草屋前。诗人敲门进去避雨,主人让诗人住下,并给他准备了饭菜。第二天早晨,诗人准备离开,主人留不住他,于是诗人写了这首诗,告别主人。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次避雨之行很满意。

【答案】

①酒渴呼童汲井华,借眠苔径月初斜。

译文:我口渴得喊来童仆去打水,借宿在小径边的苔藓上,直到月亮西斜才回家。

赏析:

首句写诗人渴得要命,于是叫来童仆去打井里取水,并借宿在苔藓小路上。“汲”即打,这里用一个“汲”字就写出了自己急切地想解渴的心情,也写出自己因为走了很长时间,已经很累很渴了。接着写借宿之处,是苔藓小道上的一户人家的房子。“小窗”表明是一间简陋的茅屋,而且没有门扇,只能从窗户进出。这两句写诗人急走赶路时歇脚的地方,是苔藓的小道。

②小窗红叶时飞下,误作春风送落花。

译文:有时窗外的红叶飘落下来,我竟把它当做春天的落花。

赏析:

首句写诗人在小窗口看见外面飘落的红叶,误以为是春天的落花,于是写下了这首纪游诗。“误作”表明不是真有落花,而是诗人把飘落的红叶当作春花,是主观臆断,是误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