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茅为盖静为铭,断尽尘缘养性灵。
花雨曼陀时散彩,林开檐卜自多馨。
蒲团定起云生衲,石鼎香消月满庭。
已觉禅心如止水,须妨投砾试清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所作,全诗如下:

静庵为定上人赋

把茅为盖静为铭,断尽尘缘养性灵。

花雨曼陀时散彩,林开檐卜自多馨。

蒲团定起云生衲,石鼎香消月满庭。

已觉禅心如止水,须妨投砾试清泠。

注释:

  1. 把茅为盖,静为铭:用茅草作为屋顶和记号,来象征宁静和高尚。
  2. 断尽尘缘:断绝世俗的缘分和牵绊。
  3. 花雨:指春天细雨如花般飘洒。曼陀:梵语“摩诃曼陀罗”的省称,意为大花园或佛塔花园。
  4. 林开檐卜自多馨:树林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清新,仿佛在赞美自己的香气。檐卜:指屋檐下的瓦片。自多馨:自然散发出的芬芳。
  5. 蒲团:一种坐在地上的蒲草制成的坐垫。云生衲:比喻禅定的境界如同云雾缭绕。
  6. 石鼎:指放在石桌上的茶炉。香消:茶香消散。月满庭:月光洒满庭院。
  7. 已觉:已经感觉到。禅心:禅宗之心,即内心的平静和清明。
  8. 投砾:投下石块。试清泠:尝试让清澈的水变得清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禅师生活与修行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禅师住所的描写,展现了禅师远离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状态。
    首联“把茅为盖静为铭,断尽尘缘养性灵。”通过使用“把茅为盖”这一形象的表达,将禅师隐居的生活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静为铭”不仅是对禅师生活态度的写照,更是对其修行成果的象征。
    颔联“花雨曼陀时散彩,林开檐卜自多馨。”则进一步描述了禅师所在环境的优美景色。这里,“花雨曼陀”和“林开檐卜”都是对自然景色的形象描绘,而“自多馨”则是对禅师生活环境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
    颈联“蒲团定起云生衲,石鼎香消月满庭。”则是对禅师修行方式的描绘。这里的“蒲团定起云生衲”和“石鼎香消月满庭”都是对禅师修行过程的具体描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禅宗文化内涵。
    尾联“已觉禅心如止水,须妨投砾试清泠。”则是对禅师内心世界的揭示。这里的“已觉禅心如止水”表达了禅师内心世界的清净和平静,而“须妨投砾试清泠”则是对禅师面对困难的态度的写照。
    整首诗通过描绘禅师的生活与修行,展示了他远离尘世、追求心灵净化的生活态度。同时,也传达了禅宗文化中对于自然、生活和修行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