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下双悬玉鹿卢,拂天雄剑倚昆吾。
褰帷雾洗三苗窟,露冕霜飞百粤途。
荔子尚祠迁客否,蕉花能忆美人无。
七星岩畔题诗过,羡杀朱幡在画图。
注释:双鹿腰下悬挂着,象征着威武和力量;拂天雄剑倚靠在昆吾。
揭开帷帘,雾气洗净了三苗的巢穴,露冕在霜飞的路上行走。
荔子是否还在祭祀迁客,蕉花是否能让人忆起美人?
七星岩畔题诗而过,羡慕朱幡在画图中。
赏析:这首诗是送苏君赴岭右(岭南)任观察使的一首七律。诗人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岭南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赴任岭南的祝愿和期待。
腰下双悬玉鹿卢,拂天雄剑倚昆吾。
褰帷雾洗三苗窟,露冕霜飞百粤途。
荔子尚祠迁客否,蕉花能忆美人无。
七星岩畔题诗过,羡杀朱幡在画图。
注释:双鹿腰下悬挂着,象征着威武和力量;拂天雄剑倚靠在昆吾。
揭开帷帘,雾气洗净了三苗的巢穴,露冕在霜飞的路上行走。
荔子是否还在祭祀迁客,蕉花是否能让人忆起美人?
七星岩畔题诗而过,羡慕朱幡在画图中。
赏析:这首诗是送苏君赴岭右(岭南)任观察使的一首七律。诗人以雄壮的笔触描绘了岭南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赴任岭南的祝愿和期待。
诗句:自失华阳社,长怀渭水滨。 译文:自己失去了华阳社的职位,长久地怀念着渭水之滨。 注释:华阳社:古代的一个官署,这里指代官职。渭水滨:渭水边,泛指陕西一带。 赏析: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失去华阳社职位的遗憾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渭水是中国古代一条重要的河流,诗人借此表达对家乡的眷恋,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仕途变迁的感慨。 诗句:传闻秦博士,犹借汉词臣。 译文:听闻秦国的博士
诗句释义 1 闻道三秦使,烟花夹道看:这句表明诗人听说来自三秦的使者正在经过,而沿途的景色被描绘成如同烟花般绚烂。 2. 天高扪太华:描述诗人仰望天空,感觉天空非常高远,好像能触摸到太华山一样。 3. 日近倚长安:这里指的是太阳接近地平线,诗人站在长安城下,仿佛可以依靠长安这座城池来休息。 4. 散吏趋经幄:描述了一群官员急匆匆地走向朝廷中处理政务的地方。 5. 诸生侍讲坛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闻道安仁鬓,秋风半欲华。 - “闻道”表示听说或得知,这里可能是从某人那里听到的消息。 - “安仁”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他以风度翩翩和才华出众而闻名。 - “鬓”通常是指人的两鬓,此处特指谢安的发丝。 - “秋风半欲华”描述了秋风吹拂之下,谢安的白发几乎快要变白,形象地描绘了岁月的流逝和对谢安的尊敬。 2. 青囊犹隐市,白帢屡移家。 -
诗句释义: 1. 曳杖辞三岛 - “曳杖”意为拖着杖步行,表示缓慢而从容的态度。“三岛”指的是中国神话中的三个小岛,这里可能暗指隐居的地方。 2. 投簪傍五湖 - “投簪”是古代官员辞去官职后的一种仪式,即把簪子扔入帽子中。"五湖"是中国的五个大湖,这里用来表示隐退的地点。 3. 九丘穷倚相 - “九丘”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九州,每个州都代表不同的地理和文化特色。“倚相”在这里可能是一个典故或象征
过吴门不及访弇州王公寄怀十首其五胡应麟,明代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胡应麟是明末的文学家,以文学才华著称,其诗作多表达了对时代变革和个体命运的思考。 虎观才俱屈,鸡林望转高。这句话描绘了胡应麟在观察事物时,既有锐利的洞察能力(“虎观才俱屈”)也体现了他对更高远目标的追求(“鸡林望转高”)。虎观比喻敏锐的目光,能发现隐藏的问题;鸡林则象征着更高的理想或目标
【注释】 渺邈违芝宇:指离开吴地。芝宇,美称王公宅第。 风流忆草堂:指怀念在家乡时的居所。 蓝田聊卜筑:蓝田山是著名的产玉之地。聊,姑且;卜筑,筑室定居。 绿野暂浮觞:浮觞,泛舟饮酒。绿野,泛指郊野。 长庚:即太白金星,古人认为它的颜色与日相对,故以避之。 天回大酉藏:大酉,神话中的神山名,相传为西王母所居。 翘首:抬头仰望,形容盼望的心情。 葭菼倍苍苍:葭,芦苇;菼,一种草名,初生时色青
寄汪献于 自返金陵客,何方定卜居。 七哀应著咏,孤愤早成书。 卧榻芙蓉在,衡门薜荔馀。 碧云怀望久,一怅剡溪鱼。 注释: 1. 自返金陵客:指诗人自己返回了金陵(现在的南京)。 2. 何方定卜居:问自己应该在哪里定居。 3. 七哀应著咏:七哀诗应该被吟咏。 4. 孤愤早成书: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愤怒,希望能够通过写作来抒发这些情感。 5. 卧榻芙蓉在:诗人躺在床上时看到窗外芙蓉盛开。 6.
【注释】 “过吴门”三句:指作者在吴中,因未能到访王公。王弇州,即王世贞,字元美,号弇州。王公,指王世贞。弇州是明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 “千秋”句:王粲,汉末著名作家,曾为曹操幕下的军谋参谋,后归附刘备,任侍中祭酒。子长,司马迁的字,他曾任太史令,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太史公。这里以王粲、司马迁自比。 “日远”句:龙楼,指皇帝所居之宫殿。兔苑,指汉代皇家园林。这两句说,自己远离京城,就像王粲一样
日月回真想,乾坤入梦游。 晓风吴苑屐,寒雨石湖舟。 匣底双龙卧,毫端万象愁。 亦知三径好,咫尺负羊求。 接下来将分析这首诗: 1. 诗句释义: - “日月回真想,乾坤入梦游。”:表达了诗人对天地间无限广阔和神秘力量的向往与探索。 - “晓风吴苑屐,寒雨石湖舟。”:描绘了清晨在吴地(今江苏苏州)散步时的情景,以及雨中泛舟石湖的感受。 - “匣底双龙卧,毫端万象愁。”:比喻书法创作中的心境
【注解】: 1. 过吴门不及访弇州王公寄怀十首其一:指诗人在路过吴门时未能去拜访弇州王公。 2. 谕蜀传司马:指司马相如曾为汉成帝出使蜀地,并在那里担任了“中郎将”一职。 3. 还吴忆士龙:指张翰曾在吴郡任职,后来因为思念家乡,便辞官返回故乡。 4. 万峰吟薜荔:比喻山势高峻,连绵不断;薛荔是一种藤蔓植物,常被用来比喻高山。 5. 一径把芙蓉:形容小路曲折蜿蜒,像一朵荷花一样
【诗句释义】 万里襜帷涉瘴氛,炎州风物向来闻。 罗池翠羽多充赋,林邑鲛珠竞购文。 豆蔻飞花园似雪,桄榔垂叶路如云。 伏波祠庙经行处,一奠椒浆桂水滨。 【译文】 万里襜帷渡过瘴气弥漫的地带,炎州风物向来闻名遐迩。 罗池翠羽多被充作赋税,林邑鲛珠争相购买文章。 豆蔻花开的花园像下雪一样美丽,桄榔树叶下垂的道路如同云霞一般迷人。 伏波祠庙是经行之地,在那里祭奠一下椒浆桂水边的神位。 【诗词注释】 万里
注释: - 极目遐荒共黯然,苍梧何处问楼船。 - 极目:极目远眺。遐荒:遥远的荒远之地。黯然:心情忧郁,失意的样子。苍梧:这里泛指边远地区。问楼船:询问楼船(指南宋时朝廷派往各地做官的人)。 - 天穷象郡千峰外,地隐龙城六洞前。 - 天穷:天空尽头。象郡:象郡是指岭南一带。千峰外:形容山势高大,像千座山峰一样。地隐:指隐藏在地下的龙城(今广西柳州市)。六洞前:六道关口前的地下洞穴。 -
《送苏君禹观察之岭右八首》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这组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当时杜甫正在秦州,而苏君则前往岭外任职。 注释: 1. 握手衡门思欲狂:衡门,即横木为门,用横木做成的门。握手衡门思欲狂,意指在与友人告别时,激动到几乎要发狂的地步。 2. 相逢如梦在河梁:相逢,在这里指的是与友人的相遇。如梦在河梁,意指这种离别仿佛是一场梦境。 3. 三年素札咸阳断:素札,白色书信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并把握其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地读懂诗歌主要内容,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诗人的情感。 ①锦席孤飞散曙鸦,如椽双笔气凌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乘坐的锦织的绣席在清晨的霞光中独自起飞,像椽子般的笔锋气度直上云天。孤飞、曙鸦:早晨飞起的乌鸦;散:飘动,这里指飞起;如椽:形容笔锋劲健;凌:冲向;霄汉
【注释】 万山行尽见牂牁:走遍万山,才看到南诏国的边界。 椰浆酌叵罗:用椰子做成的酒斟在酒杯里。 赤日猩鼯啼古洞:太阳炙烤,猿猴悲啼,在古老的山洞中哀鸣。 青天龙蜃出层波:青蓝色的天空里,海市蜃楼出现层层浪花。 风生羽节炎威静:风起时,羽毛扇上的扇骨发出阵阵寒声。 露洗牙旗瘴色和:露水洗涤着象牙般的旌旗,使瘴疠之毒消散了。 刺桐花下客:成为在美丽的刺桐树下的客人。 芦笛:竹制的笛子。 夷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送别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双旌行色暮萧萧,天地西南问泬寥。 “双旌”指的是苏君的官车。这里的“旌”指的是旗帜。在古代,皇帝出行的时候会有两辆马车,一辆车上插着红色的旗子,另一辆车上插着黄色的旗子,这就是“双旌”。而“行色”则是指官员出行的行列。这里的“行色”可以理解为“行进的队伍”。 “暮萧萧”指的是傍晚时分的景象。这里的“暮”指的是傍晚,“萧萧”则是指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