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行尽见牂牁,处处椰浆酌叵罗。
赤日猩鼯啼古洞,青天龙蜃出层波。
风生羽节炎威静,露洗牙旗瘴色和。
好作刺桐花下客,细吹芦笛听夷歌。

【注释】

万山行尽见牂牁:走遍万山,才看到南诏国的边界。

椰浆酌叵罗:用椰子做成的酒斟在酒杯里。

赤日猩鼯啼古洞:太阳炙烤,猿猴悲啼,在古老的山洞中哀鸣。

青天龙蜃出层波:青蓝色的天空里,海市蜃楼出现层层浪花。

风生羽节炎威静:风起时,羽毛扇上的扇骨发出阵阵寒声。

露洗牙旗瘴色和:露水洗涤着象牙般的旌旗,使瘴疠之毒消散了。

刺桐花下客:成为在美丽的刺桐树下的客人。

芦笛:竹制的笛子。

夷歌:少数民族的歌。

赏析:

这首诗是送苏君禹观察岭右时所作的。苏君禹,即杜牧(公元803年-公元852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他与李商隐、令狐楚都是同辈人,但两人交游甚密。杜牧有诗名于当时,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擅长诗歌,以七言绝句见长,尤长边塞诗。他的诗作风格豪健俊爽,气势磅礴,意境开阔雄浑。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因直言极谏而被贬外任,后官至中书舍人。

这首诗前四句写赴任途中经过的地方,最后两句是诗人自己对这次旅行的感受。

首联“万山行尽见牂牁”,意思是:走过万山之后才到达南诏国。这是说诗人一路行走,经过了很多的山山水水。“牂牁”是古代西南地区的一个部族,这里指云南一带。

颔联“赤日猩鼯啼古洞”,“赤日猩鼯啼古洞”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致。诗人通过夸张手法描绘了一幅奇异的景象:“太阳炙烤大地,猿猴悲啼在古老的山洞中。”这里的“赤日”和“猩猩”都表现出强烈的动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颈联“青天龙蜃出层波”,“青天龙蜃出层波”是诗人想象中的奇观:在青蓝色的天空里,海市蜃楼出现层层浪花。这里的“青天”和“龙蜃”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但它们却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尾联“好作刺桐花下客,细吹芦笛听夷歌”,“好作刺桐花下客”意思是:我愿意成为在美丽的刺桐树下的客人。“细吹芦笛听夷歌”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人们吹着芦笛,唱着动人的歌谣。这里的“刺桐花下”和“夷歌”都是诗人想象出来的,但它们却给人一种非常浪漫的感觉。

这首诗通过对南诏国的描述,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南疆风光图;通过对大自然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这次旅行的期待和兴奋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