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旌旗控月寒,九河台殿压风湍。
元戎旧建征东节,上将新登镇北坛。
列校任驱鹅鹳阵,高流容脱鵔䴊冠。
悬知王粲思乡切,一赋从军为路难。
这是一首四首的诗歌,每一首都包含了丰富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下面我将依次对每一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第一首:
鹊印朝驰下九重,双飞长剑拂芙蓉。
诗书异域传方虎,礼乐中朝待卧龙。
勒石燕然云缥缈,登坛淝水日从容。
纷纷坐客饶朱履,吐握能无问短筇。
- “鹊印朝驰下九重”:形容汪中丞早晨骑马急驰而下,如同喜鹊飞翔于九天之上,形象生动地描绘了中丞迅速行动的场景。
- “双飞长剑拂芙蓉”:比喻汪中丞手持长剑,宛如鸟儿双飞,剑锋掠过荷花,展现了他的英武与潇洒。
- “诗书异域传方虎”:意指在异国他乡,诗书能够传递文化的力量,如虎之力,威名远扬。
- “勒石燕然云缥缈”:描绘了在燕然山上刻石留名的场景,象征着立下的誓言高远而飘渺。
- “登坛淝水日从容”:形容登上淝水之边的祭台,面对朝阳,心情平静自如。
- “纷纷坐客饶朱履”:描述了宴会上宾客们的盛况,他们身着华丽的服饰,足蹬红色鞋子。
- “吐握能无问短筇”:表达了即使身居高位或处境艰难,也无需担忧,因为才华足以应对一切。
第二首:
元戎旧建征东节,上将新登镇北坛。
列校任驱鹅鹳阵,高流容脱鵔鸃冠。
悬知王粲思乡切,一赋从军为路难。
- “元戎旧建征东节”:指的是过去的将领曾经建立了征讨东部的功绩。
- “上将新登镇北坛”:新的将军刚刚登上镇守北部边疆的职位。
- “列校任驱鹅鹳阵”:军队中的各级官员都像指挥鹅鹳那样有序地排列着战斗队伍。
- “高流容脱鵔鸃冠”:形容河流湍急,可以让人脱去帽子游泳,比喻环境艰苦但也能克服。
- “悬知王粲思乡切”:通过典故表达诗人深知王粲(三国时期著名文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一赋从军为路难”:意味着一旦投身军旅生涯,就将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
第三首:
其三
尺羽才飞万灶收,先声何藉冠军侯。
风驰细柳三千壁,电扫扶桑六十洲。
玳瑁筵开晨北府,琉璃屏敞夜南楼。
遥怜月底桓伊笛,吹彻梅花兴未休。
- “尺羽才飞万灶收”:形容战场上羽箭飞射,众多士兵争相射击的情景。
- “先声何藉冠军侯”:强调先发制人的重要性,没有强大的声势和准备,就无法取得胜利。
- “风驰细柳三千壁”:用细腻的描写来表现军队的气势如风驰电掣般迅猛。
- “电扫扶桑六十洲”:象征性地描绘了一场战役的宏大场景,如同闪电横扫整个国家。
- “玳瑁筵开晨北府”:描述一个盛大的宴会,以玳瑁装饰的宴席开启,可能是为了庆祝某个重要事件。
- “琉璃屏敞夜南楼”:夜晚,一座高楼的琉璃屏风被打开,可能是用来观赏夜景或是举行某种活动。
- “遥怜月底桓伊笛”:通过对古代音乐家桓伊的描述,表达对音乐之美的向往和欣赏。
- “吹彻梅花兴未休”:暗示音乐的魅力持续到了深夜,直到梅花盛开的季节。
第四首:
其四
三辅旌旗控月寒,九河台殿压风湍。
元戎旧建征东节,上将新登镇北坛。
列校任驱鹅鹳阵,高流容脱鵔鸃冠。
悬知王粲思乡切,一赋从军为路难。
- “三辅旌旗控月寒”:用三辅地区的旗帜控制月光,形容军营中旗帜飘扬、月光皎洁的景象。
- “九河台殿压风湍”:形容台殿坚固,能够承受风浪的冲击,象征着军队的坚不可摧。
- “元戎旧建征东节”:提到元戎曾经建立过征伐东方的功勋。
- “上将新登镇北坛”:新的上将在北方边疆的新岗位上正式就职。
- “列校任驱鹅鹳阵”:描述军官们率领着鹅鹳般的部队进行战斗演练。
- “高流容脱鵔鸃冠”:形容水流湍急,使人难以驾驭自己的帽子,比喻环境的恶劣和人的困境。
- “悬知王粲思乡切”:通过历史典故,表达诗人对王粲(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深切的思念之情。
- “一赋从军为路难”:意味着一旦投身军旅生涯,就将面临种种困难和挑战。
这四首诗共同描绘了一位英勇将领的风采以及他与战友们在战争中的豪迈情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典故、战争场面以及人物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