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骨黄金且未哀,飘然裘马赋归来。
河梁日暮骊歌发,回首高天郭隗台。
【注释】
刘秘书:指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等职。观察使:官名,为唐朝中央派往地方的长官,简称使君。金吾:指唐代的禁卫军,掌京城及皇城的警卫。丘计部:指丘丹,曾任中书舍人。李环卫:指李藩,曾任尚书仆射。周明府:指周墀,曾任太子少傅。康茅:指康骈,曾任翰林学士,后贬岭南。朱三山人:指朱庆余,曾登进士第,后遭父丧去官。三山:指福州的三山,因唐王勃曾赋《滕王阁序》而闻名。出饯:指送别。即席赋:指当场作文赋诗。
【赏析】
此诗是刘禹锡赴福建任节度观察使路过福州时所作的一首送别诗。诗人在福州与友人话别,即席赋诗赠行,并写景抒情。首句点明此行是“且未哀”,言自己虽身居高位,但并不感到快乐。第二句说:“飘然裘马”是归家之意。“归来”二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抑郁。第三句写临别时的感慨:在黄河边上送别友人,日暮时分听到骊歌声响起,令人想起当年汉文帝的一段故事——当年刘邦平定天下后,在洛阳南宫设酒宴款待文武百官,他与大臣们作“鸿门宴”游戏,唱了一首《大风歌》,表示要效法先祖虞舜,做一个圣主,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然而,后来刘邦做了皇帝,却忘记了自己的初心,沉湎于声色狗马之中,终于导致了楚汉相争,自己也落得个身死匹夫手的结局。第四句说:回首遥望高天之上的郭隗台,想到当年汉文帝的故事,不禁令人感慨万分。全诗借古讽今,以历史典故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抑郁。
首句中的“未”字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表明诗人虽然身居高位,却并未觉得快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抑郁之情。
第二句中的“且”字也极为重要,它揭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这里的“且”字可以理解为“暂且”、“姑且”的意思,意味着诗人此刻还未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同时,这个“且”字还暗示了诗人对当前形势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
第三句中的“裘马”一词,不仅描绘了诗人回家的场景,更暗含了他内心的失落和无奈。这里的“裘”指的是皮衣,“马”则是骑乘之物,二者都是富贵的象征。然而,诗人此时却无心享受这份富贵,反而是“飘然”地准备离去了。这种反差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痛苦。
第四句中的“骊歌”一词,更是直接点明了离别的主题。“骊歌”是骊山一带的民歌,这里用来比喻送别的场景。诗人用“骊歌发”来描述即将到来的别离,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不舍之情。同时,这句诗还通过回忆汉文帝的故事,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郁闷和感慨。
最后一句中的“回首”一词,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思,也暗示了他的未来展望。这里的“高天郭隗台”象征着理想和追求,而诗人则在这里回首往事,感叹时光荏苒,岁月如梦。同时,这句诗还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忧郁。它不仅是一首送别之作,更是一部抒发情感、寄托理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