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城头月照沙,黑山何处问琵琶。
长缨尽缚呼韩将,重取明妃入汉家。
青海城头月照沙,黑山何处问琵琶。长缨尽缚呼韩将,重取明妃入汉家。
诗句释义:
- “青海城头月照沙”:“青海”,指今青海省一带;“城头”,指边塞的城墙之上;“月照沙”,意味着在寒冷的边疆夜晚,明亮的月亮照耀着沙漠。这句话描绘了边塞夜景的壮丽和孤寂。
- “黑山何处问琵琶”:这里的“黑山”很可能是指匈奴等外族的聚居地,而“琵琶”则是一种乐器,常在古代战事中用于传递信息或表达哀愁。通过询问琵琶,可以推测出这里可能发生了某种紧张或悲伤的气氛。
- “长缨尽缚呼韩将”: “长缨”指的是长绳,通常用来捆绑或牵制敌人;“呼韩将”可能是指某个被俘的敌方将领。这句表明已经成功俘虏了敌军的将领。
- “重取明妃入汉家”: “明妃”是汉代王昭君的称号,因她出塞和亲而闻名。这里的“重取”可能是指再次将她从敌国带回汉朝。
译文:
在青蓝色的青海城头上,皎洁的月光洒在沙海之上,让人感到无比的寂静与凄凉。在遥远的黑山之中,是谁在弹奏着琵琶,似乎在诉说着无尽的离愁别绪?我们已用长长的绳索捆绑了那呼韩部的首领,现在又将那位美丽的昭君重新带回了汉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疆战场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人物情绪的渲染,传达出一种战争的残酷和壮烈。诗中的“长缨”、“黑山”、“明妃”等词汇,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这些元素的巧妙组合和运用,诗人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而悲壮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