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出大梁,遥瞻北邙道。
野火烧平田,白杨半枯槁。
人生寄宇宙,忽若原上草。
去日常苦多,来日常苦少。
少者日以壮,壮者日趋老。
幻躯无百年,富贵何足保。
思为鲁中圣,万世同寿考。

清晨,我走出大梁城,遥望着北邙山。田野被野火焚烧后,只剩下半截枯萎的白杨树。人生寄身于宇宙间,就像原野上的草那样,一会儿生长,一会儿枯黄。人的生活常充满困苦和烦恼,而快乐的日子却很少。年轻人常常日增壮健,老年人却日渐衰老。虚幻的身体没有百年之寿命,富贵荣华又怎能长久拥有?我渴望成为鲁中圣德那样的圣人,万世同寿,永享尊荣!

注释:

  1. 清晨:早晨的时候,天色还未亮。
  2. 大梁:指魏国的都城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
  3. 北邙道:北邙山的道路。北邙是古代洛阳附近一座有名的山峰,这里用它比喻人生道路。
  4. 白杨:一种落叶乔木,此处指白杨树林。
  5. 寄宇宙:寄托在宇宙之中,即人生短暂,寄身于天地间。
  6. 原上草:指农田里的杂草,这里用来比喻人生易逝、变化无常。
  7. 去日常苦多,来日常苦少:指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困难和苦难,而快乐的日子却很稀少。
  8. 幻躯:虚幻的身体,指人的肉身。
  9. 富贵何足保:富贵荣华又怎能长久拥有?表示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
  10. 鲁中圣:指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他提倡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11. 万世同寿考:希望自己能够像圣人孔子一样,万代流传,享有崇高的地位和长寿。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清晨出发去大梁,远望北邙山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诗人以白杨树比喻人生中的美好时光,而野火则象征生活中的困苦和磨难。诗中的“人生寄宇宙”一句,表达了对生命短暂、变幻无常的深刻认识;“去日常苦多,来日常苦少”揭示了生活中的苦与乐的对比,以及人们对于美好生活追求的渴望。最后一句“思为鲁中圣”,则是诗人对于理想的向往,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孔子那样受人尊敬的圣人,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也展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