鲲鱼产溟渤,鬐鬣如山丘。
朝行发碣石,暮宿昆仑陬。
竦身激巨浪,喷沫飞洪流。
倏忽化大鹏,九万乘风游。
翼若垂天云,众羽不敢侔。
一飞绝五岳,再举凌十州。
翩翩鸴鸠侣,榆枋自相求。
翱翔但咫尺,曷睹大化遒。
【注释】
鲲鱼:传说中大鱼。《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溟渤:大海。鬐鬣(qí rì)如山丘:指巨大的鲲鱼的头和尾巴像山一样高耸。
碣石:山名。在河北省昌黎县南。昆仑:山名。在今青海省。陬(zōu):山脚。竦身:昂首挺胸。激巨浪:奋力与巨浪搏斗。喷沫:水花四溅。
倏忽:形容时间极短。化:变化。大鹏:传说中的鸟名。翼若垂天云:翅膀如同垂下的云彩。众羽不敢侔(móu):其他鸟的翅膀都比不上它的翅膀。侔,比较。五岳:《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太山之东有莱夷曰长夷、少夷,不咸见。大皞(hào)司天地之命,而海岱风伯、雨师舞降于防,犹是负水焉,氏始封泰山下海。齿发于营室,天下为一,名曰‘九州’。于是中国治乱,决于天子。”后用以指代中国。凌十州:凌驾于十个州之上。翩翩:飞翔的样子。鸴鸠(fēng jū)侣:鸴鸠鸟的伴侣,这里指鸴鸠鸟。榆枋(yú fāng):榆树和檀木,用来比喻高大坚固的树木。自相求:相互追求。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通过描写一只鲲鱼化为大鹏的故事来表现作者对“九万里”这一伟大抱负和远大目标的追求。诗的开头,诗人用“鲲鱼产溟渤,鬐鬣如山丘”两句,生动地描绘出一只巨大的鲲鱼的形象。接着,“朝行发碣石,暮宿昆仑陬”,又写出了这只巨大的鲲鱼在日间出发,在夜幕降临时到达昆仑山麓的情景。这两只鲲鱼,一只是庞大的,一是巨大的,都是以惊人的速度和力量,勇往直前的形象出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这只巨大的鲲鱼变成了一只威武的鹏鸟,并赋予它“九万乘风游”的雄奇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这只鹏鸟振翅高飞、翱翔九天的壮观景象。最后,诗人又巧妙地将这个巨大的鹏鸟比作一只小小的鸴鸠鸟,并把它栖宿在高大的榆树上,以此表达自己虽然志向宏大,但仍然要脚踏实地,努力进取的决心和信念。整首诗语言凝炼,富有诗意;形象鲜明,富于动感;意境开阔,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