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昨夜春风颠,醉著接䍠花下眠。东方欲曙忘晨飧,应门何客来翩翩。
城东郭君履欲穿,手持三百青铜钱。要我为客开琼筵,水晶之壶白玉盘。
银筝翠管张哀弦,吴姬度曲越女弹。相将载酒临西园,西园万树红照天。
杏花朵朵含春烟,随风故落苍苔前。恍如红雪堆青钱,摘花浸酒酬清酣。
主人劝客客不言,人生岂得长朱颜。眼前有酒不尽欢,参差白发来相缠。
君不见相如卧病归文园,笑杀长安群少年。又不见子云寂寞耽草玄,日暮何人回酒船。
何如醉挟双婵娟,玉山酩酊长花前。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以杏花为题,借咏杏花,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杏花赋予了人的性格,写出了杏花的娇艳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之情,表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感慨。
【答案】
译文:
小园的杏树盛开着美丽的花朵,我和朋友一起携酒赏花,直到喝醉。
昨夜春风吹拂着墙头,醉得靠在接䍠花下睡着了。东方快要天亮时才醒来,忘记了吃早餐,是谁来敲门呢?
城东郭君履想要穿破墙头,手持三百青铜钱。让我为他准备豪华的酒席,水晶制成的壶,白玉盘子盛满佳肴。
银筝翠管奏起悲凉的曲子,吴地的歌女弹奏着优美的曲调。我们一起载着美酒来到西园,西园里的万株桃红照耀天空。
那朵朵的杏花像含着烟雾一样,随风飘落到苍翠的苔藓之上。恍然间好像红色的雪堆积在青石板上,摘下杏花浸泡在美酒里,用来酬谢这清甜酣畅的欢乐。
主人劝客人喝酒,客人却一言不发。人生岂能长葆朱颜?眼前只有美酒,不尽欢欣。白发渐渐增多缠住鬓发。
你见过司马相如卧病回到文园,笑死了长安城中的那些少年吗?又曾看见扬雄因寂寞而耽溺于玄学,黄昏时谁有船回来载他回去?
还不如醉酒挟持着双婵娟,玉山酩酊沉醉在花前。
赏析:
此诗是咏物抒怀诗,诗人以小园的杏花为题,借咏杏花,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感慨之情。诗的一、二句写景,三、四句抒情,五、六句议论,最后两句总结全诗,结构紧凑严密。
首联“小园杏花烂漫与客携酒酌其下”一句,点出了小园的地点和时间。“烂漫”二字,既形容了杏花的艳丽,又描绘出了一幅杏花盛开的景象。“烂漫”一词用得好,既写出了杏花的美丽动人,又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乐观的态度。
颔联“墙头昨夜春风颠”一句,描写了春风拂过墙头的情景。“颠”字用得巧妙,既形容了春风的力量之大,又表现出了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醉著接䍠花下眠”一句,写出了诗人被杏花陶醉的情景。这句诗通过“醉著”、“接䍠花下眠”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在春天里与朋友共度美好时光的愉快心情。
颈联“东方欲曙忘晨飧,应门何客来翩翩”两句,描写了诗人被客人打扰后的心情和行动。“东方欲曙”表明时间已经来到了早晨,但诗人因为客人的到来而忘了吃早餐。这句诗通过“东方欲曙”和“忘晨飧”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在忙碌中忘记时间的紧张气氛。“应门何客来翩翩”一句,写出了诗人被客人打扰后的无奈和抱怨。这句诗通过“应门何客来翩翩”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在忙碌中被客人打扰后的无奈和抱怨情绪。
尾联“城东郭君履欲穿,手持三百青铜钱”两句,描写了郭君履想要穿破墙头的情景。“欲穿”一词用得很好,既形容了郭君履想要突破现状的决心,又表现出了郭君履想要改变命运的愿望。这句诗通过“城东郭君履欲穿”和“手持三百青铜钱”等词语,形象地描绘出了郭君履想要改变命运的决心和信心。
尾联“何如醉挟双婵娟,玉山酩酊长花前”两句,以反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慨之情。这句诗通过对郭君履想要穿破墙头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人生和命运的思考。诗人认为,与其被生活所困扰,不如像郭君履那样醉意盎然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全诗以小园的杏花为题,通过描绘杏花的美丽、诗人和朋友共度美好时光以及郭君履想要穿破墙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于人生和命运的感慨之情。同时,诗人也以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于人生和命运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