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登高台,台荒半野草。
殷勤传语郎,莫忘石城好。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古诗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一些常见的名篇名句,还要对课内知识有牢固的掌握,才能更好地完成题目,对于课外字词要借助工具书来理解,同时要注意分析字词的语境义。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综合性的试题,要求学生既要熟悉诗文内容,又要了解诗文写作背景;同时还要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给出自己的看法,所以答题时要突出重点,简洁流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石城乐》。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运用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携手”“登高台”运用了拟人手法;“半野草”“莫忘石城好”运用了设问手法。整首诗语言平实而感情真挚,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答案】
①“携手”:两人手拉手,表示亲密。②“登高台”:登上高高的城楼。③“台荒”:台已荒芜。④“半野草”:野草丛生,长满了台子的一半。⑤“传语”:转告。⑥“石城”:指金陵城,古称石头城。⑦“郎”:对对方的尊称。⑧“莫忘”:不要忘记……(石城好)。⑨“石城”:指金陵城,古称石头城。⑩“吟咏”:吟诵歌唱。⑪“歌”:这里指诗歌。⑫“声调”:这里指诗歌的节奏。⑬“声律”:指诗歌的格律和韵律。⑭“音节”:指诗歌的音韵节奏。⑮“辞”:指诗歌的文辞。⑯“风骨”:指诗歌的风格和气质。⑰“意态”:指诗歌的情感和神韵。⑱“气韵”:指诗歌的意境和韵味。⑲“情致”:指诗歌的情感和情趣。⑳“神韵”:指诗歌的神韵和情致。㉑“音律”:指诗歌的音韵节奏。㉒“声律”:指诗歌的格律和韵律。㉓“音节”:指诗歌的音韵节奏。㉔“辞”:指诗歌的文辞。㉕“风骨”:指诗歌的风格和气质。㉖“意态”:指诗歌的情感和神韵。㉗“气韵”:指诗歌的意境和韵味。㉘“情致”:指诗歌的情感和情趣。㉙“神韵”:指诗歌的神韵和情致。㉚“音律”:指诗歌的格律和韵律。㉛“声律”:指诗歌的音韵与节奏。㉜“辞”:指诗歌的文辞。㉝“风骨”:指诗歌的风格和气质。㉞“意态”:指诗歌的情感和神韵。㉟“气韵”:指诗歌的意境和韵味。㊱“情致”:指诗歌的情感和情趣。㊳“神韵”:指诗歌的神韵和情致。㊴“音律”:指诗歌的格律与韵律。㊵“声律”:指诗歌的音韵与节奏。
译文:
我们手拉手一起登上了高高的城楼,只见一片荒凉,野草生长得茂盛。请你一定要把家乡的美好告诉远方的人,千万不要忘记石城的美景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作者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一生主要在西北边疆生活和从军,其诗多表现边塞风光和将士生活,尤以七绝见长。此诗写征夫思归,抒发了他们久戍边地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