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樱桃五月红,尚书分送出筠笼。
霜刀剪处骊珠落,冰碗盛来火齐同。
不随酒晕潮丹颊,却有神光入绛宫。
独坐槐阴清晚渴,一时诗兴动飞蓬。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逐句分析。

“蓟北樱桃五月红,尚书分送出筠笼。”蓟北樱桃是五月的鲜果,尚书送来装在竹笼里。这两句写蓟北樱桃,用“五月”和“筠笼”“尚书分送”来表现它的特点。五月是石榴花盛开的季节,但蓟北樱桃却开得最早。这种早熟的果实,不但味道鲜美,而且颜色鲜红。诗人从色彩上加以描写,突出了荔枝的鲜艳。“筠笼”即竹笼,这里指用竹子编成的笼子。“尚书分送”,说明皇帝也喜爱这个水果,把它当作礼品,送给了朝廷大臣们。

“霜刀剪处骊珠落,冰碗盛来火齐同。”用“骊珠”比喻荔枝,形容其晶莹剔透。这两句写荔枝,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把荔枝比作骊珠,写出它的晶莹、透明、美丽。用“火齐同”来形容荔枝的味道,写出它的美味可口。“冰碗盛来火齐同”是说用冰碗盛着荔枝吃,味道更好。这两句写荔枝的外形和口感,既抓住了特点,又写得形象生动。

“不随酒晕潮丹颊,却有神光入绛宫。”这两句写吃荔枝时的表情。因为荔枝肉多汁甜,所以吃的时候脸颊泛出红晕。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把吃荔枝时脸颊泛出的红晕描绘得活灵活现。“神光”指荔枝特有的香气,使人感到精神焕发,仿佛有神仙一样。“绛宫”指皇宫。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把吃荔枝时脸颊泛出的红晕和荔枝独特的香气描写得惟妙惟肖。

“独坐槐阴清晚渴,一时诗兴动飞蓬。”这两句诗写诗人独自坐在槐树荫下,感到口渴,于是提笔作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两句诗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耿耿和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飞蓬”即飘零不定的蒲公英,这里用来比喻自己像飘落的蒲公英一样漂泊不定,没有归宿。

【答案】

译文:

蓟北樱桃五月红,尚书分送出筠笼。

霜刀剪处骊珠落,冰碗盛来火齐同。

不随酒晕潮丹颊,却有神光入绛宫。

独坐槐阴清晚渴,一时诗兴动飞蓬。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京城做官时,一次吃到皇帝赐的新鲜荔枝,被其美味所打动,遂赋诗一首,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

前四句先写荔枝的外观和口味:五月的蓟北,正是樱桃盛开的季节。而此时京城里却出现了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荔枝,让人惊叹不已。皇帝将荔枝分给群臣享用,每人都得到了一包。作者用“五月”“筠笼”“尚书分送”三个词分别写了荔枝的成熟时节、品种以及来源,突出荔枝的珍贵。用“骊珠”比喻荔枝,写出了它的颜色和形状,用“火齐”形容荔枝的味道,写出了它的美味可口,用“冰碗盛来火齐同”一句既写出了荔枝的口感,又表现了吃荔枝时的惬意,还表现出了作者对皇帝的喜爱。

后四句则写作者吃到美味荔枝的心情:荔枝虽美,却不能让人沉醉于其中,反而使人产生一种清新的感觉。荔枝虽然美味可口,却不能让人忘记烦恼,相反却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扰。吃荔枝时,作者感到脸颊泛出红晕,这是由于荔枝的酸甜滋味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而荔枝独特的香气,更是让人感到精神焕发,仿佛有神仙一样。

最后两句写作者因吃到美味荔枝而产生的感慨:自己独坐在槐树下,感到口渴,于是提笔作诗,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两句诗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心耿耿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