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闲云卷复舒,高人揽取结巢居。
朝含雨气松楸润,夕扬山光枕席虚。
刘伶短锸醉空荷,陶令挽歌生自书。
万物芸芸终有复,百年宰木谩欷歔。

【诗句释义】:

一片闲云卷复舒,高人揽取结巢居。

朝含雨气松楸润,夕扬山光枕席虚。

刘伶短锸醉空荷,陶令挽歌生自书。

万物芸芸终有复,百年宰木谩欷歔。

【译文】:
一片闲云在天空中自由翱翔,高人用它作为巢穴安家。
清晨露珠沾湿了松树楸树的叶片,夕阳映照着山峦光辉照人。
刘伶用短锸挖地饮酒,陶潜用挽歌声表达自己的志趣。
万物生长循环往复,百年间砍伐树木终究徒劳。

【赏析】:
《云巢》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此诗以咏物起兴,借“云”写高士的隐逸生活,抒发了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

首句写“云”的悠闲自在。云,自古以来便被赋予许多美好、神秘的象征意义,如“云龙”、“云凤”、“云锦”等。在这里,诗人选取了“云”这一意象,既表现了其轻盈、飘渺的特点,又表达了诗人想要借此来隐喻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高洁之士。这种写法不仅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描绘奠定了情感基调。

次句进一步描绘了“云”的栖息之地——高士的住所。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描写云巢的具体形态或者环境,而是通过“高人揽取结巢居”这一动作,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那些追求高远理想和境界的人。这样的写法既简洁又含蓄,既展现了云的飘逸特性,又体现了高士超然物外的风采。

第三句则转入到了对日出日落时分云景变化的描绘。清晨的露水让松楸叶儿变得更加滋润,而夕阳的余晖又让山色显得格外明亮。这一部分虽然只是对自然景观的简单描述,但其中却蕴含着诗人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思考。这种细腻入微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哲理思考,使得整首诗歌在赞美自然之美的同时,也透露出一股深沉的人生感悟。

最后两联则是诗人对于高士生活的进一步描绘与赞美。刘伶以短锸挖地,陶潜用挽歌声表达志趣,这些行为虽然看似荒诞不经,但却恰恰体现了高士们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与淡泊,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执着。这种对于高士精神世界的深度挖掘,使得全诗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对于人生真谛的探寻与追求。

《云巢》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高士隐居山林、追求高远理想和境界的形象。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日出日落时云景变化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转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这种既有外在形象又有内在情感的描绘方式,使得整首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