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堂前雀送鳣,只闻幽室药频煎。
越人亦有方堪寄,却恐桓侯笑未然。

【注释】

闻:听说。士奇:杨士奇,字子木。

不见堂前雀送鳝,只闻幽室药频煎。

堂前雀:指王公贵族的宴饮场所。鳝:古代称“黄鱼”。

越人:古地名,这里借代南方人。

方:药方。

桓侯: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因贪财好色而亡国,故后世常以“桓侯”比喻贪腐之人,笑未然:讥讽他不知悔改。

【赏析】

本诗是杨士奇在病中写给好友王叔文的十首诗中的第四首。这组诗写于公元82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春,当时杨士奇因反对宦官专权、主张革新而被贬为邵州司马,这首诗就是他在邵州时所作。

此诗首句说,你虽已卧床不起,但堂前的雀鸟却依然欢跃不已。这是对友人的一种安慰和宽慰。次句说,你虽然卧病,但家中的药物却频频煎煮。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同情,也暗示出他对友人处境的惋惜和不平。三、四两句进一步指出,你虽病卧在家,但仍想有所作为,不愿安享闲福。这正说明他忧国忧民之心不死。

最后一句是全诗的警策语,也是诗人的感慨之语,它既是对友人的规劝之辞,也是诗人自我表白的话。诗人用“桓侯”二字,既指吴王夫差,也暗指当时专权的宦官。意思是说:你即使身居高位,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出身;即使一时得志,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本分。希望你千万不要像吴王夫差那样,一意孤行,贪图享乐,以致最终落个自取灭亡的结局!

这首诗表达了杨士奇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他政治上的关心与忧虑,同时也抒发了诗人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劝诫友人珍惜自己的地位,不要贪图享乐,不要忘本。全诗语言朴实,情意深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