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神御宸极,朝宗众流奔。
三正乃迭建,万化归一元。
元经大一统,表揭开蒙昏。
周纲既陵夷,七雄相并吞。
晋纪忽中绝,五部涨妖氛。
唐风复不振,五季尤纷纭。
商丘肇火德,星纬焕奎文。
道化儗三代,经术规典坟。
一朝杜鹃啼,疋马渡河津。
王业寓南服,继统启后昆。
如何太史氏,编与附庸伦。
南北互讥诮,厚诬多失真。
是非百世下,至公终不堙。

让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圣神御宸极,朝宗众流奔。
  • “圣神”指的是帝王的神圣与英明,“宸极”是古代对天子居处的称呼。这句诗表达了皇帝统治下的秩序和统一。
  • “朝宗众流奔”意味着各种水流汇聚到一起,比喻各地的政治力量向中心汇聚,形成了一种统一的态势。
  1. 三正乃迭建,万化归一元。
  • “三正”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三个朝代或政权交替,象征着政治上的更迭与变革。
  • “万化归一元”意味着所有变化最终都会回归到最初的本源或原理上,强调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
  1. 元经大一统,表揭开蒙昏。
  • “元经”指的是根本的法则或规律,“大一统”则表示国家的完全统一。这句诗强调了通过某种方式(如法律、政策等)来实现国家的统一。
  • “表揭开蒙昏”意味着通过某种方法或手段来清除混乱,恢复清明。
  1. 周纲既陵夷,七雄相并吞。
  • “周纲”可能指的是周朝的法度或权威,这里指代衰落或失势。
  • “七雄”是指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国家,它们之间相互竞争和兼并。这句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纷争和权力争夺。
  1. 晋纪忽中绝,五部涨妖氛。
  • “晋纪”可能是指西晋的历史或记录。这里指的是西晋的历史突然中断。
  • “五部”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个地区或部族。这里的“涨妖氛”意味着该地区出现了不稳定或混乱的局面。
  1. 唐风复不振,五季尤纷纭。
  • “唐风”可能是指唐代的文化或风格。这里的“不振”意味着这种文化或风格不再繁荣或兴盛。
  • “五季”通常指的是五代十国时期,一个分裂的时期,这里特指这个时期的纷乱和动荡。
  1. 商丘肇火德,星纬焕奎文。
  • “商丘”可能是指古代的地名或象征,这里指的是一个开始的地方或起点。
  • “火德”在古代中国哲学中,代表火的象征,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文化或信仰的起源。
  • “星纬”可能是指天文星象或观测的结果,而“奎文”则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这里的结合可能是在赞美一种文化的繁荣或智慧。
  1. 道化儗三代,经术规典坟。
  • “道化”可能指的是道德教化或治理之道,而“三代”则可能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三个盛世或典范。这里的对比或借鉴可能是在讨论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
  • “经术”指的是古代的学术或学问,而“典坟”则是指经典的文献或知识库。这里的结合可能是在强调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性。
  1. 一朝杜鹃啼,疋马渡河津。
  • “杜鹃啼”可能是指杜鹃鸟的叫声,这里可能用来象征某种悲伤或忧愁的情绪。
  • “疋马渡河津”意味着骑马渡过河流,这可能象征着一种冒险或挑战。
  1. 王业寓南服,继统启后昆。
  • “王业”可能是指君主的事业或统治,而“南服”则可能指的是南方的疆域或地区。这里的结合可能是在强调一个国家的扩张或统治。
  • “继统启后昆”意味着继承前人的事业并开创新的未来,这可能指的是对后代的期许或希望。
  1. 如何太史氏,编与附庸伦。
  • “太史氏”可能是指古代的史官或学者之族名,这里可能是用来指责他们的行为或观点。
  • “编与附庸伦”意味着将他们的观点或学说归类为附庸之作,这是对他们的一种贬义评价。
  1. 南北互讥诮,厚诬多失真。
  • “南北”可能指的是地理上的南北,这里可能是指两个对立或对抗的地区。
  • “讥诮”意味着嘲笑或讥讽,这可能表明这两个地区之间的紧张关系或冲突。
  • “厚诬”意味着严重的误导或错误的说法,这可能指出了一种不实的言论或误导性的陈述。
  • “多失真”意味着这些言论或陈述往往偏离事实真相,这进一步强调了对这种误导行为的关注。

赏析:这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元素,表达了对古代历史的回顾与思考。诗人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变迁和影响,同时通过对一些重要人物的评价和批评,展现了对历史事件和个人行为的深刻理解。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思和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