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辞家四十年,归来华发已盈颠。
玉笥山前有先业,初因丧乱皆弃捐。
敝庐旧傍东湖曲,城市尘埃常碌碌。
朅来卜筑向江村,茂树清池贫亦足。
去时书册独萧然,今见儿孙绕膝前。
落花芳草春风里,策杖闲看人种田。
布谷声高时雨足,田中水满新秧绿。
麦穗黄时雉引雏,桑叶稀来蚕上蔟。
架上雕琴久不弹,书卷堆床亦倦看。
莺啼燕语清昼永,竹簟试展青琅玕。
博山烟细茶初熟,午睡醒来闻啄木。
门前驺从忽传呼,惊起池塘双属玉。
梧桐雨洗尘歊清,凉入虚堂白苎轻。
床前月色明如昼,酒醒梦回闻雁声。
袅袅西风芳草歇,登山临水伤离别。
我独归来守一丘,闲看飞萤自明灭。
东皋南亩黍离离,好景从来是此时。
清池露白芙蓉发,碧树霜黄橘柚垂。
邻舍相邀酒新漉,家家筑场逢岁熟。
这是一首描绘归隐生活、抒发田园情怀的诗。诗人在经历了四十年的战争动乱后,终于回到了家乡,看到自己年迈的双鬓,感叹时光如梭。他回忆起过去为了生计而放弃的玉笥山前的事业,现在虽然贫穷,但仍然可以满足于清贫的生活。
首句“自从辞家四十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人离开家乡已经有四十年了,如今回到故地,不禁感慨万千。这句诗简洁明了,直接点出了诗人回归的主题。
“归来华发已盈颠。”这句诗描述了诗人的头发已经白了,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玉笥山前有先业,初因丧乱皆弃捐。”这句诗回忆了过去在玉笥山前的工作,因为战争动乱而放弃了。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感慨。
“敝庐旧傍东湖曲,城市尘埃常碌碌。”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居住在东湖附近的简陋住所,那里曾经是城市的繁华之地,但现在却变得尘土飞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不满。
“朅来卜筑向江村,茂树清池贫亦足。”诗人选择在江村定居,虽然生活清贫,但有茂盛的树木和清澈的池塘作为陪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的期待。
“去时书册独萧然,今见儿孙绕膝前。”诗人回想起过去,只有书籍陪伴着自己,而现在已经能看到自己的子孙围绕在自己身边。这句诗反映了诗人从孤独到充实的转变。
“落花芳草春风里,策杖闲看人种田。”诗人在春风拂面的草地上散步,看着人们种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悠闲时光。
“布谷声高时雨足,田中水满新秧绿。”诗人听到布谷鸟的叫声,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他看到田间的水满溢出,预示着新的生长季节的开始。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美好感受和对生命的珍视。
“麦穗黄时雉引雏,桑叶稀来蚕上蔟。”诗人看到了金黄色的麦穗,听到了小鸡的叫声。他看到桑叶稀疏,知道蚕即将孵化。这句诗描绘了诗人观察到的乡村生活细节。
“架上雕琴久不弹,书卷堆床亦倦看。”诗人很久没有弹奏过乐器,也没有翻阅书籍。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单调乏味。
“莺啼燕语清昼永,竹簟试展青琅玕。”诗人听到鸟儿的鸣叫和燕儿的叫声,感到宁静而舒适。他用竹席铺开,享受着自然的恩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感受。
“博山烟细茶初熟,午睡醒来闻啄木。”诗人闻到了茶香,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他在午睡时被啄木的声音唤醒,这让他感到惊讶。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乡村生活中的惬意。
“门前驺从忽传呼,惊起池塘双属玉。”诗人听到门外有人敲门,以为是主人回来了,结果发现是两只鸳鸯嬉戏。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动物的互动和他对乡村生活的好奇。
“梧桐雨洗尘歊清,凉入虚堂白苎轻。”诗人感受到了雨后的清新和凉爽。他用白苎布擦拭着灰尘,让室内变得明亮起来。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床前月色明如昼,酒醒梦回闻雁声。”诗人躺在床上,看到明亮的月光。他喝完酒后醒来,听到了雁鸣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静谧中感受自然的美好。
“袅袅西风芳草歇,登山临水伤离别。”西风轻轻地吹过,芳草已经凋谢。诗人登上山巅,俯瞰着流水,感到有些伤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眷恋和对离别的哀愁。
“我独归来守一丘,闲看飞萤自明灭。”诗人独自回到家乡,守护着这片土地。他看到飞萤在空中闪烁,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常。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敬畏。
“东皋南亩黍离离,好景从来是此时。”东边的田野里长满了黍米,景色宜人。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美景和他对丰收的喜悦。
“清池露白芙蓉发,碧树霜黄橘柚垂。”清澈的池塘边长满了白色的莲花,碧绿的树上挂着橘子和柚子。这句诗展示了乡村的自然美景和农作物的丰收。
“邻舍相邀酒新漉,家家筑场逢岁熟。”邻居们邀请诗人一起喝酒庆祝丰收,家家户户都在忙着种植庄稼。这句诗表达了邻里之间的和谐与共享的喜悦。
这首诗以诗人对归乡生活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欣赏为主线,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美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活动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