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时序总途中,古郓城中复遇冬。
漫把诗篇供物色,惟凭酒力破尘容。
船头月落长亭鼓,河面风传远寺钟。
自叹身随戎马后,故山春事负耕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
“一年时序总途中,古郓城中复遇冬。”诗人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自己的行踪,想到自己在旅途中度过的时光。“逢”是遇见的意思,这里写出了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不断遇到冬天的景象。“逢”,又通“逢”,意为经过、经过之后。“一年时序总途中”,说明诗人经历了一年四季的变迁,也经历了许多事情,他感到人生就像在旅途中一样,充满了变数和艰辛。“古郓城中”,点明地点;“复遇冬”写出了诗人在古郓城中经历的冬季景象,与上句“年”字相对应。
“漫把诗篇供物色,惟凭酒力破尘容。”“物色”指景物、景色,这里指风景。“供”是面对,对着的意思,这里指面对着眼前的景物;“物色”是写景的意思,这里指欣赏风景。“惟”是只有,仅;“凭”是靠着的意思;“破”是突破、打破的意思。“尘容”,即尘俗之容,世俗之容,这里指俗世之容(容颜)。“酒力”指借酒来排遣心中的苦闷。“破尘容”就是摆脱尘俗之容,这里的“尘”是指世俗。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身处旅途之中,却仍然能够欣赏到美丽的风景,并且借助酒力来驱散心中的烦恼,表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船头月落长亭鼓,河面风传远寺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船头上月亮已经落下,长亭边响起了鼓声;河面上风传来远处寺庙的钟声。“长亭”、“河面”、“鼓声”、“风”、“远寺钟声”等词组,构成了一幅优美的自然风光图,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幽静的意境。诗人通过这两句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自叹身随戎马后,故山春事负耕农。”“戎马”指战争,这里用来形容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故山”指的是故乡山,这里代指的是诗人家乡的山川;“春事”指的是春天时的事情,这里指农民的劳动活动。“负”是辜负的意思,“耕农”指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由于身处战乱之中,无法回到家乡去参加劳动,从而辜负了农民的辛勤劳作,表现出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之情。
【答案】
长至日
一年时序总途中,古郓城中复遇冬。
漫把诗篇供物色,惟凭酒力破尘容。
船头月落长亭鼓,河面风传远寺钟。
自叹身随戎马后,故山春事负耕农。
译文:
一年四季都在路上奔波,在古郓城中度过了冬天。
随手拿着诗篇观赏着美景,只是凭着酒的力量驱散心中烦忧。
船头的月亮已经落下,长亭边的鼓声已敲响;河边的风吹过远处的寺庙,传出悠扬的钟声。
感叹自己身在战场,不能回去参与农活;辜负了农民辛勤劳作,辜负了春天里的美好时光。
赏析:
这是一首写羁旅思归的诗。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自己在不同季节中的所遇所感,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全诗情感真挚动人,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