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收风正一帆开,江浦城高晓角催。
初日晴分骆驼岭,五云光涌凤凰台。
驿亭旗影藏新柳,野店醅香带落梅。
北望醉翁亭子到,欲寻遗刻步苍苔。
【注释】过江浦县与高昂霄联句:在江南的浦县(今江苏南京市浦口区)与高昂霄(名不详)共作诗。
西收:指从西边回来,这里泛指从南方归来。
风正:天气晴朗。
帆开:帆鼓起来。
江浦城高:江浦城高大。
晓角催:拂晓时吹起号角声催人起床。
初日晴分:初升的太阳照耀着。
分,通“晖”,阳光照耀的意思,这里指日光照射。
骆驼岭:山名,在安徽六安市西北。
五云:五色祥云。
凤凰台:传说中的神仙居处,即凤凰台,在浙江江山县东北。
驿亭旗影藏新柳:驿站的旗帜的影子遮住了新长的柳条。
野店醅香带落梅:郊外小酒店里的酒酿散发出香气,飘散着飘落的梅花香味。
北望醉翁亭子到,欲寻遗刻步苍苔:向北望去,醉翁亭子已经来到。我还想寻找那里遗留下来的碑刻,踏着青苔慢慢走。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元丰六年(1083)秋,自徐州赴杭州途经江浦(今南京市浦口区)时所作。
开头四句写诗人从南边归至江浦,所见之景。首句说风平浪静,帆鼓得正足,船儿顺水而去;次句说江浦城高,拂晓时城上的角声催人起床出发。“正”字点出天气晴朗,风和日丽,为下文描写景色打下基础。三、四两句写日出时分,阳光照耀下,江面上的骆驼岭和凤凰台分外美丽。
五、六两句写诗人所经之地,驿站的旗帜在晨曦中的影子遮住了新生的柳枝;野店中的酒酿散发着香气,飘散着飘落的梅花。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美丽的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感其情。
最后四句写诗人抵达江阴后所见之景。“北望醉翁亭子到”,醉翁亭子在江阴,诗人欲寻觅遗迹以作留念。“遗刻”是指留下的碑刻,“苍苔”是指苔藓。“步苍苔”即在苔藓上漫步。诗人想追寻当年苏东坡游醉翁亭时留下的痕迹,但因已久无联系,故只能遥想,无法实现。
全诗意境开阔,色彩鲜明,语言流畅,情景交融,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