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门开八面风,莲灯点点夺星红。
大千世界银河外,十万人家明月中。
自怪跻攀穷鸟道,人惊笑语落天宫。
漏声暗与经声接,院院分明白昼同。

【赏析】

此为登塔之作。诗题一作《登天宁寺塔》。“十月十一日夜”是起句,交代了时间、季节和登塔的地点;“天喜寺塔”,即“天宁寺塔”。天宁寺塔位于南京城北鸡鸣山下,建于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后经历代重修,现存七层八角十三个门洞。“九级门开八面风”,写塔之结构。八面风,即八面都是开门,四面通风,便于攀登。诗人由登临高处,而想到佛家的“万法归宗”,于是引出“十方世界”、“大千世界”,意谓佛家所说无边无际的宇宙。接着又以“银河外”、“明月中”进一步描绘出佛家所说的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两句,诗人从佛教角度出发,将佛家的“大千世界”与诗人所见的“大千世界”联系起来,表现了他对“大千世界”无限向往的心情。

以下三联,诗人从不同角度写自己登高所见:

颔联“自怪跻攀穷鸟道,人惊笑语落天宫。”是说登上塔顶,只见鸟儿在天空中盘旋飞翔,人们则相互交谈笑谑,好像都到了天上。诗人由登高远望,想到了人间的欢乐,由此感到惊喜。诗人之所以要“登高而小天下之大”,是因为他“好游名山大川”,而登高远眺,正是游名山大川的好机会。诗人在这里既表现了游赏名山大川的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他“好游名山大川”的思想感情。

颈联“漏声暗与经声接,院院分明白昼同。”写塔内僧人诵经的声音,时断时续,与漏壶计时的声音相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由听经声,联想到日影映照在塔身,所以“分明暗”。这一联,不仅写出了诗人对佛家教义的兴趣,同时也表明诗人具有超脱尘世的情怀。

尾联“赏析”

尾联“赏析”:尾联二句写登高见物,抒发作者的情怀。“漏声暗与经声接,院院分明白昼同”,是说塔内的僧人诵经的声音时断时续地传来,与漏壶计时的声音相合,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也与白天一样明亮,从而表达了自己的愉悦心情。“赏析”一词,是说诗人在登高远望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美好的事物,并对此产生了深深的感慨。同时,这也是他在登高见物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体验。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天宁寺塔时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佛家教义的兴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出了他超脱尘世的情怀。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