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抱曲洲,河转洲面窄。
前瞻甲马营,近可半舍隔。
水傍一鳜鱼,腹剖尾正赤。
知是獭所祭,馀馂遗人食。
役夫取以至,令我三叹息。
自我去桑梓,海月十挂壁。
荐奠谁其尸,蘋藻空自碧。
食鱼感时序,行矣望乡国。
【注释】
1.长河抱曲洲:长河环绕着曲折的洲。
2.半舍隔:指距离很近。
3.水傍一鳜鱼,腹剖尾正赤:指水中有一条鳜鱼,它的腹部被剖开,尾部是红色的。
4.余馂遗人食:《诗经·小雅·鹿鸣》有“我有嘉宾,中心贶之”的句子,此处指剩余的食物留给了人们食用。
5.役夫:这里指搬运食物的人。
6.三叹息:三次感叹。
7.自我去桑梓:自己离开家乡后。
8.海月十挂壁:形容海上明月高悬,如同挂在墙上。
9.荐奠:进献祭品。
10.蘋藻:用苹藻作祭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旅途中看到一条鳜鱼,因想起故乡而感慨万分的情景。全诗通过描绘景色、人物和动作,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长河抱曲洲,河转洲面窄。”描绘了一幅河流环绕着弯曲的洲的画面,河水在转弯处流到洲上显得很窄。这里的“宽窄”暗示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次句“前瞻甲马营,近可半舍隔。”表明作者已经看到了前方的甲马营,距离非常近,只有半个村庄的距离。这进一步强调了故乡的亲切感。
第三句“水傍一鳜鱼,腹剖尾正赤。”描述了一条鳜鱼在水中游动的场景,它的身体被剖开,尾部呈现出红色。这既是一种自然现象的描述,也暗含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为鳜鱼在故乡水域中生活,所以当它被剖开时,作者会联想到故乡的美好。
第四句“知是獭所祭,馀馂遗人食。”表明这条鳜鱼是被獭(一种动物)祭祀过的,其剩余的食物被人吃掉。这既体现了鳜鱼的珍贵性,也反映了故乡的美好与和谐。
第五句“役夫取以至,令我三叹息。”描述了搬运鳜鱼的人将鳜鱼送到作者面前,使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感叹。这里既有对故乡的怀念,也有对离别的无奈。
第六句“自我去桑梓,海月十挂壁。”表明作者离开了家乡后,只能看到海上的月亮。这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离别的痛苦。
最后一句“荐奠谁其尸,蘋藻空自碧。”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他将剩下的食物献给了亡灵,而故乡的土地却依然保持着绿色的美丽。这里既有对故乡的赞美,也有对死亡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景色、人物和动作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比喻也非常优美,如“长河抱曲洲”、“水傍一鳜鱼”等,都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