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林古名刹,婺女之乌伤。
云出汉水白,云归山气黄。
维昔传大士,依山开道场。
六时动天乐,草木生妙香。
峰头七佛塔,塔下双神堂。
堂中席久虚,猿鹤愁怨望。
吾师霞外秀,六十须眉苍。
祝发石桥左,挂衣双涧傍。
小笠冒暑雨,轻袍带晨霜。
手持文部檄,脚踏龙河航。
访我玄津西,送之钟山阳。
是时五月朔,绿树薰风凉。
薝葡白胜云,菖蒲过人长。
我留看归去,迟回以彷徨。
师行过越乡,烦师一徜徉。
乡中多亲友,念我几回肠。
为我少安慰,令我羁思忘。
马群有骐骥,羽族有凤凰。
览德匪称力,如火不用光。
大士迟师久,勉哉宜自彊。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诗的题目是《送敷竺昙住义乌双林寺二十韵》。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和赏析。
双林古名刹,婺女之乌伤。
“双林”是佛教用语,指双林寺,位于中国浙江省金华市。“婺女”,即婺源,古称婺州,是中国江西省的一个县。“乌伤”是古地名,今属安徽省黄山市黟县。
云出汉水白,云归山气黄。
“汉水”是长江的最大支流之一,发源于陕西省,流经多个省市,最终汇入长江。“黄”在这里指的是山的颜色,黄色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维昔传大士,依山开道场。
“大士”通常指的是佛教中的菩萨或佛陀。“道场”是佛教用语,指进行宗教活动的地方,也泛指寺庙。
六时动天乐,草木生妙香。
“六时”指的是佛教中的一种说法,认为世界有六种时节,即春夏秋冬四季及夜晚。“天乐”指的是天上的音乐,这里指佛教音乐。“妙香”则形容香气四溢。
峰头七佛塔,塔下双神堂。
“峰头”指的是山顶,“峰头七佛塔”则是指山顶上的七座佛像塔。“双神堂”可能指的是两座供奉神灵的庙宇或者祠堂。
堂中席久虚,猿鹤愁怨望。
“堂中”通常指的是庙宇中的大厅或殿堂,“席”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座位或祭坛。“猿鹤”是两种鸟类,通常在文学中象征长寿和高洁。“怨望”则是怨恨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吾师霞外秀,六十须眉苍。
“吾师”是对朋友的尊称。“霞外”在这里可能有多重含义,一方面可能指的是日出或日落时分的天空颜色,如晚霞般美丽;另一方面也可能是比喻朋友的气质如朝霞般明媚。“须眉苍”则形容年纪虽已六十岁,但精神矍铄、容貌不老。
祝发石桥左,挂衣双涧傍。
“祝发”是指剃去头发以示出家修行,这是佛教徒常见的做法。“石桥左”则可能是描述一座石桥的位置。“挂衣双涧傍”则描绘了两位僧人分别挂在两条小溪旁的衣服,形象地表现了他们简朴的生活状态。
小笠冒暑雨,轻袍带晨霜。
“小笠”是一种用布制成的帽子,用于遮阳挡雨。“冒暑雨”则表示在炎热的夏天依然冒雨外出,表现出他们的不畏艰辛的精神。“轻袍”是一种轻薄的袍子,“带晨霜”则描绘了清晨时分,袍子已经沾上了露水。
手持文部檄,脚踏龙河航。
“文部檄”是古代的一种公文,这里指代的是一份重要文件或任务。“龙河航”则是指龙河上划行的小舟,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出行的场景。
访我玄津西,送之钟山阳。
“玄津”可能指的是一条宽阔的河流,而“钟山阳”则是指南京钟山的东面,古代常以方位来表达地理位置。这里似乎有一种别离之意,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
是时五月朔,绿树薰风凉。
“五月朔”指的是农历五月初一日,也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时间。“绿树薰风凉”描写了一个清新宜人的景象,让人感到舒适宁静。这里的“薰风”是指温暖的南风,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薝葡白胜云,菖蒲过人长。
“薝葡”是一种植物,其花朵洁白如雪。“菖蒲”也是一种植物,它的花期在每年的五六月份,花叶俱全,清香扑鼻。“胜云”则是一种形容事物美好到足以超越云彩的境界。“过人长”则形容菖蒲的长度超过了常人的身高。
我留看归去,迟回以彷徨。
“留看”意味着作者想要留住友人并陪伴他离开。“迟回”则表示作者的心情犹豫不决,不知该如何选择。“彷徨”则描绘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师行过越乡,烦师一徜徉。
“师行”指的是老师的行动,“越乡”则是指越国的土地。这一句似乎是对老师离开后的感慨,表达了一种对老师离去的思念之情。
乡中多亲友,念我几回肠。
“乡中”指的是家乡,“亲友”则是指亲朋好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依恋和对亲友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深深地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为我少安慰,令我羁思忘。
“为我少安慰”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离别后的孤独和无助感。“羁思忘”则描绘了一种因思念而忘却自我的状态。这里的“羁”字有束缚、拘谨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纠结和挣扎。
马群有骐骥,羽族有凤凰。
“马群”可能指的是马匹众多的场面,而“骐骥”则是古代传说中的骏马,常用来形容才华出众的人或事。“羽族”则可能指的是鸟类众多的景象或者是鸟类的象征意义。这里的比喻意在说明朋友就像那些优秀的人才一样值得尊敬和怀念。
览德匪称力,如火不用光。
“览德匪称力”则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的赞赏之情,认为他的德行并不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就能显现出来。“如火不用光”则描绘了一种无需借助外力就能照亮黑暗的形象,寓意着朋友的品质如同光明一样珍贵而不可多得。
大士迟师久,勉哉宜自彊。
最后这句话是送给老师的建议和鼓励,希望老师能够早日归来继续弘扬佛法。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老师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老师教诲的尊重,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