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樯报荔支,犹忆海南时。
一邑明勾漏,千罂枕蜜脾。
消中随蔗往,高树放猿之。
近日肝肠别,依稀饿采薇。
【解析】
此诗为作者于乾元二年(759)流寓夔州时所作,当时诗人已五十四岁。“帆樯”句:指乘船从海上来的人传扬了荔枝的佳名。“一邑明勾漏,千罂枕蜜脾”两句:指岭南一带盛产荔枝。“一邑”即一地,犹言“在一个地方”,“勾漏”是地名,在今广东省德庆县,相传是仙人所居之地,也是出产荔枝的地方之一;“千”形容其数量之多,“枕”是倚靠的意思,“蜜脾”指成熟的果实。“消中随蔗往,高树放猿之”两句:意思是说荔枝成熟时,人们会用甘蔗来解渴吃,并把荔枝挂在树上。“消”通“消渴”,即解暑止渴;“蔗”是甘蔗,古人认为吃了甘蔗可以解暑,故以“消中”代指吃荔枝。“高树”指荔枝树,“猿之”是说荔枝树上有猴子在摘荔枝吃。“近日肝肠别,依稀饿采薇”两句:意思是说如今身处异乡,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心情更加迫切,就像饥饿的人采摘野菜一样,但不知如何采摘。“肝肠别”是说对故乡和亲人的感情更深,而自己却像无家可归的人一样。“饥采薇”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意即作者想念家乡,想念亲人的心情如同饥渴之人采摘野莱一样急切难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亲人的眷恋之情,也表现了作者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
【答案】
犹忆海南时。一邑明勾漏,千罂枕蜜脾。消中随蔗往,高树放猿之。近日肝肠别,依稀饿采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