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池馆有王戎,何似扶桑到海东。
过岭风尘双袖暗,际天烟涨一裙红。
细腰回雪憎魔女,浓颊围灯笑醉翁。
寄语寒温须着意,别来泪血尚溶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注意理解全诗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今来自岭海者云扶桑花也予昔所见殊不类是殆大苏所咏”一句中关键词有:“岭海”“扶桑”“大苏”,结合诗句大意可以知道,作者在岭海见到了扶桑花,这应该是苏轼的诗《惠州一绝和子由》中的“云卧扶桑今始见,海南归去莫相忘”。

【答案】

示例:

(一)

①译文:今天从岭海来的人说是扶桑花,我过去看到的并不这样,大概是苏轼所咏吧?

②注释:“扶桑”指东方的太阳,这里代指太阳,也借指故乡。“今来自岭海者云扶桑花也”句意:现在从岭南来的人说,这是扶桑花。“予昔所见”句意:我以前见到的并不这样。“殆”同“乃”,“大抵如此”,即大约如此,大概如此。“殆”同“乃”,“大抵如此”,即大约如此,大概如此。“殆”通“乃”,“大抵如此”,即大概如此。“殆”通“乃”“大抵如此”,即大概如此。

③赏析:这首诗前两联写诗人自己见到的扶桑花与东坡诗意不同,后两联则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表达对故人的思念之情。首联点明题旨,抒发感慨之思;颔联承上启下,为颈联设伏;颈联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两地不同的气候特征,尾联则化用了屈原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游的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

①译文:披着蓑衣打着竹仗头敲击着鼓,风流的韵致在哪里?我想回答说乡间谚语:“雪落在长江里还是化为水呢?为什么不变成雨却要化作什么呢?”

②注释:“蓑衣”是一种用草制成的单层衣服。“竹仗头鼓”是用长竹枝做成的鼓槌。“风流”一词常用来赞美诗文、书法等艺术之美。“澜沧江”指澜沧江流域地区。

③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诗人看到的景象,颔联写诗人的想象,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尾联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思念之情。

(三)

①译文:过岭风尘遮暗了我双袖,天际云涨映红了我的裙子。

②注释:“双袖”指袖子,这里指衣袖被风尘遮住了。“际天”指触到天际,形容云高接天。“红拂桑耳花家剪双头”句意:过岭时风尘遮暗了我的双袖,天际云涨映红了我裙子的两旁。“插砚水瓶嫣然有笑语”句意:我取来剪刀把花家的双头剪好后寄给你,这时你才知道我刚才剪好了双头。“红拂”指红花盛开的桑树。“花家”指花姓人家。“双头”即“双剪”,指剪刀。“嫣然”指微笑的样子,这里指花家剪刀剪出的双头花很美丽。“插砚水瓶”句意:我在砚台上倒出一点水,用它来浸染剪刀上的花纹。“嫣然有笑语”句意:剪刀上的花纹好像在微笑着对我说说话。“岂亦怜老人之衰眊耶”句意:难道你也是可怜我这老人已经衰老了吗?

③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岭外见到扶桑花,又联想到自己年老体衰,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并以此作为借口向朋友表达思念之意。首联点明题旨,颔联用比喻手法,颈联用反诘,尾联合用拟人手法,生动传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