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挝东方日,夕挝西方月。
日月挝不穷,挝落人头雪。
后山烟火生,前山烟火灭。
侵挠桃花红,夜半风瑟瑟。
秋雨滴梧桐,年年长柯叶。
感此发长叹,萍乡信肤说。
【解析】
本诗为一首七绝,写诗人在长安的所见所感。首联以“更鼓”起兴,写晨昏更鼓之声,声声不息,催人入夜。颔联承上启下,写日暮时分,东方之鼓声犹未停止,而西方之鼓声已经响起。颈联进一步描绘了长安城的繁华热闹景象:后山烟火生,前山烟火灭。尾联写诗人夜半时,仰望星空,只见星辰点点,秋雨滴落梧桐树上,年年岁岁,长柯老叶。尾联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注释:
⑴更鼓:古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击一次鼓,叫一更,所以称为“更鼓”。②挝(zā):敲打。③日月挝不穷:太阳月亮不停地打鼓。④挝落人头雪:形容太阳和月亮不停运转。⑤后山烟火生:指傍晚时山中人家燃起火来做饭炊烟升起。⑥前山烟火灭:指天黑时山中人家熄灯睡觉,炊烟散尽不见。⑦侵挠:侵犯、扰乱。⑧桃花红:指春天花开时桃花的颜色。⑨瑟瑟(sè):形容秋风飒飒吹过的声音。⑩萍乡信肤说:指诗人自己像浮萍一样四处飘零无家可归。
译文:
早晨听到东方的鼓声响彻云霄,夜晚听到西方的鼓声响遍天涯。太阳和月亮不停地打鼓,好像要把人头敲落成雪花一样。后山上烟火升起,照亮了人们忙碌的身影;前山里烟火熄灭,只剩下一片宁静。星星点点的灯火在夜空闪烁,就像被风吹动的梧桐树叶摇曳不停。夜深人静,只能听到阵阵秋雨敲打着窗棂,梧桐叶上滴落的雨水声声入耳。我感叹岁月流逝,感叹光阴似箭,一年又一年过去,年年长出新的桐叶。想到这些不禁感慨万千,想起自己像浮萍一样四处飘零无家可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客居长安时的即景之作。全诗从听觉角度描写长安城夜景。首句点明时间与地点,二句写日暮时分的鼓声,三句写夜幕降临后的鼓声。四句写日落之后的景象,五、六句写夜深人静时的景象,七八句写风雨之夜。最后两句抒发自己漂泊无依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