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悬鼓下,烟火两三家。
曲折通崖径,萧条倚树花。
蛩声如互答,人语半聱牙。
酒尽青山暮,归鸿背落霞。
诗句释义
1 九月一日游悬鼓崖:九月,指的是秋季的开始,通常在农历中属于孟秋。”游悬鼓崖”则是指游览或游玩于悬鼓山的悬崖峭壁。
- “悬鼓”可能指自然形成的岩石形态如同悬挂的鼓一样,也可能是地名的一部分。
- 秋风悬鼓下,烟火两三家:描述秋风中的悬鼓崖下,有几家人家炊烟升起,形成一幅温馨宁静的景象。
- “秋风”描绘了天气和季节的特征,而“悬鼓下”可能是对悬鼓地形的描述,暗示了一种地势的高耸和壮观。
- “烟火两三家”表达了一种人间烟火气,显示了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 曲折通崖径,萧条倚树花:山路曲折,通向悬崖,树木因风声摇曳,显得萧瑟且孤独。
- “曲折通崖径”描绘了一条通往悬崖的道路,曲折蜿蜒,增添了一丝神秘感和探险的气息。
- “萧条倚树花”则通过描写树上凋零的花朵来表现一种秋天的凄凉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 蛩声如互答,人语半聱牙:夜深人静时,蟋蟀的叫声仿佛在相互应答,而人们的说话声音则显得有些模糊不清。
- “蛩声如互答”形象地比喻了蟋蟀的鸣叫,仿佛是大自然的一种交流方式。
- “人语半聱牙”则描述了人们在夜晚交谈时的口齿不清,这也许是因为环境寂静、心情复杂或是语言本身的特点。
- 酒尽青山暮,归鸿背落霞:随着夕阳西下,酒已喝完,诗人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目送着归巢的大雁背过落日余晖。
- “青山暮”描绘了傍晚时分青山的背景,给人以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 “归鸿背落霞”则是对大雁归巢情景的生动描绘,”背”字用得巧妙,既表现了大雁飞行的方向,也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译文
九月一日我来到悬鼓崖,秋风中悬鼓山下烟雾袅袅。
山路上弯曲通向崖顶,树木摇曳显得萧条寂寞。
蟋蟀鸣声仿佛在互相应答,人们说话声音含糊不清晰。
酒尽天色已晚,我目送着大雁飞过落日余晖。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秋天气息的画面。从开头的“九月一日游悬鼓崖”,便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典型的秋日景象,秋风中悬鼓下的景色更是引人入胜。接下来的句子,通过“秋风悬鼓下”和“烟火两三家”等描绘,构建了一个和谐宁静的自然场景。然而,随着夜幕降临,诗中又展现了另一种情感——孤独与寂寥,通过“蛩声如互答”和“人语半聱牙”等句子表达了这种情感。最后一句“酒尽青山暮,归鸿背落霞”则将这种孤独感推向高潮,诗人在夕阳中送走归鸿的背影,似乎也在告别这个秋天。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天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