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江山摇落时,客来下马入荒祠。
独伤往事甚流涕,欲问遗墟不可知。
壁玉无因终易弃,龙鳞有逆竟难披。
今日登科还我辈,对君颜厚更何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描绘了诗人在登科后与刘蕡祠中的古人对话的情景。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岁暮江山摇落时,客来下马入荒祠。 —— 此诗句描述的是一年将尽,秋意渐浓的季节,诗人骑着马来到一座荒凉的祠堂。
独伤往事甚流涕,欲问遗墟不可知。 —— 这句表明诗人独自悲伤,泪水不禁流下,想要询问那些已经消逝的遗迹(古迹)。
壁玉无因终易弃,龙鳞有逆竟难披。 —— 这里的“壁玉”指的是墙壁上的玉石装饰,而“龙鳞”则比喻人的命运。诗人感慨无法改变已经失去的事物,即使是珍贵的壁玉也可能被抛弃;人的命运有时难以掌握,就像龙鳞一样。
今日登科还我辈,对君颜厚更何辞。 —— 最后一句表明,诗人现在已经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成功,他感谢那位曾经给予支持的人(可能是刘蕡祠中的古人),并且表示没有什么可以推托的。
译文:
岁末寒风起,江山萧瑟,
我骑马踏入这座荒废已久的祠堂。
独自伤感昔日荣光不再,
想探听那废墟的真相却无从知晓。
壁上的玉石无人再珍惜,
命运如龙之鳞片难以捉摸。
今朝我已高中及第,
面对恩师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赏析: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诗人以“岁暮江山摇落时”开篇,营造出一种岁月流逝、景物衰败的氛围;“客来下马入荒祠”则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诗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壁玉无因终易弃”和“龙鳞有逆竟难披”,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无常和人事变迁的深刻认识。诗人在登科之后,感到一切仿佛重新开始,因此他向那位曾经给予帮助的老师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