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斋偃息灌园余,啭尽春禽又夏初。
对客不须妨蜡屐,占年常自检农书。
六经脚注吾焉敢,五岳行踪或可如。
宣室正须公等在,野人只合掩荒庐。

对客不须妨蜡屐,占年常自检农书。
六经脚注吾焉敢,五岳行踪或可如。
宣室正须公等在,野人只合掩荒庐。

诗句释义:

  1. 清斋偃息灌园余:描述作者在清静的斋戒生活中,除了灌园之外,也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2. 啭尽春禽又夏初:春天的鸟儿歌唱完了,夏天又开始了,描绘了季节更迭的景象。
  3. 对客不须妨蜡屐:与客人交往时,不需要担心因穿着木屐而不便。
  4. 占年常自检农书:经常查阅农书,了解农业知识,强调对农业的重视。
  5. 六经脚注吾焉敢:对于《六经》,即使有所注解也不敢怠慢。
  6. 五岳行踪或可如:或许有机会像五岳一样游览四方。
  7. 宣室正须公等在:在朝堂上,皇上需要你们的存在和辅佐。
  8. 野人只合掩荒庐:作为隐士,我只应该隐居在荒凉的屋舍之中。

译文:

在这宁静的斋舍中休息之余,我也享受着灌园的乐趣和夏日的来临。与客人交流时,不必担心木屐的阻碍,因为我已经熟悉并精通农书。我对《六经》有深入研究和注释,不敢有任何懈怠。我或许有机会像五岳那般游历四方。在朝廷上,皇帝需要各位贤才的辅佐。作为一个隐士,我只应当隐居在简陋的茅屋内。

赏析:

这首诗是唐顺之对自己隐居生活的一种描写和反思。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还体现了他的学识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特别是最后两句,通过“野人”与“宣室”的对比,展现了他虽身处偏远之地,但仍心系天下的情怀。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富有哲理,是唐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