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寻山不厌深,淡烟归鸟暮钟音。
去家百里讶如客,别尔经年尚此心。
宴坐清香滋夜气,闭门残雪映寒林。
相从一宿应堪觉,机事何须问汉阴。

注释:

何处寻山不厌深,淡烟归鸟暮钟音。

去家百里讶如客,别尔经年尚此心。

宴坐清香滋夜气,闭门残雪映寒林。

相从一宿应堪觉,机事何须问汉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万鹿园宿工文庵时写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山景、归鸟、钟声等自然元素,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美,同时也表达了他的闲适和超脱。

第一句“何处寻山不厌深”,表达了诗人对山的深深喜爱,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值得探索的深山。这里的“寻山”不仅仅是指寻找风景,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向往。

第二句“淡烟归鸟暮钟音”,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观察归鸟和暮钟的声音,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和谐与平静。这些细节的描述,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三句“去家百里讶如客”,表达了诗人对离家的感慨。虽然离家很远,但诗人并没有感到孤独或不安,反而觉得如同久别的客人一样自在。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

第四句“别尔经年尚此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家的思念。尽管他已经远离家乡很久,但他的心依然牵挂着家人。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强烈。

第五句“宴坐清香滋夜气”,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独自品茶的情景。这里的“清香”不仅代表了茶的香气,也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纯净。

第六句“闭门残雪映寒林”,描绘了一幅冬日的美景。残雪、寒林、闭门,这些元素的组合,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寒冷的气息,但也透露出一种坚韧和生命力。

第七句“相从一宿应堪觉,机事何须问汉阴”,表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他认为,只要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宁静,就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因此,他无需询问他人,也无需在意世间的纷扰。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它既有深沉的情感色彩,也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回味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