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持鸣铎启群昏,南北诸儒尽在门。
身系苍生人望久,道行世子国师尊。
过忧治世常如病,冥契真诠不着言。
别后知公心事在,每□□斗坐孤村。
尹洞山祭酒枉顾草堂有作见赠次韵二首
独持呜铎启群昏,南北诸儒尽在门。
身系苍生人望久,道行世子国师尊。
过忧治世常如病,冥契真诠不着言。
别后知公心事在,每□斗坐孤村。
注释:
- 鸣铎:古乐器名,这里指僧人敲鼓的声音,表示佛家法音。
- 苍生:泛指百姓。
- 冥契:暗合。真诠:真正的道理。
赏析:
这首诗是尹洞山祭酒在草堂见到作者时所赠的诗作,表达了对作者深厚的友情和尊重。全诗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通过对佛法的描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修行理念。
第一句“独持呜铎启群昏”中,“独持呜铎”指的是僧人独自敲击佛铃的情景,“启群昏”则意味着唤醒了众人的智慧。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重的画面,僧人的教诲如同佛铃般悦耳,能够唤醒众生的心灵。
第二句“南北诸儒尽在门”中,“南北诸儒”指的是来自各地的学者,他们都汇聚在这个地方。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学术界的重视和尊敬,他认为学者们的思想观点和学问成就都值得尊重和推崇。
第三句“身系苍生人望久”中,“身系苍生”是指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人望久”则意味着这种期待已经持续了很久。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职责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
第四句“道行世子国师尊”中,“道行”指的是佛教修行的道路,“世子”则是指世俗之子或弟子,“国师”则是佛教中的高级僧侣或导师。这句诗强调了作者在佛教修行道路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两句“过忧治世常如病,冥契真诠不着言”中,“过忧治世”指的是对政治事务的担忧和忧虑,“冥契真诠”则是深刻理解并接受真理的表现,“不着言”则意味着不需要言语来表达。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政治事务的超脱态度和对禅宗教义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佛教修行的描述和对世事的超脱态度,展现了作者的人生哲学和修行理念,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和尊重的珍视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