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入山前山后州,控弦万骑此屯留。
四郊垒壁犹余警,十载疮痍尚未收。
野长蒿莱仍课马,兵佥子弟更防秋。
使臣多愧询民瘼,自咏小东谁为酬。

顺义公馆次壁间韵

虏入山前山后州,控弦万骑此屯留。

四郊垒壁犹余警,十载疮痍尚未收。

野长蒿莱仍课马,兵佥子弟更防秋。

使臣多愧询民瘼,自咏小东谁为酬。

注释:

  1. 虏入山前山后州:指金军入侵,占领了山前和山后的州郡。
  2. 控弦万骑此屯留:形容军队众多,如万支弓箭般整齐地驻扎在这里。控弦,即操弓拉弦,比喻军队的纪律严明,士气高昂。
  3. 四郊垒壁犹余警:四周的边境仍然保持着警戒状态,说明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
  4. 十载疮痍尚未收:形容战争造成的创伤已经持续了十年,但仍未得到恢复。
  5. 野长蒿莱仍课马:在野外长出蒿菜的地方依然需要耕种马匹,说明战后还需要恢复农业生产。
  6. 兵佥子弟更防秋:士兵们选择子弟来担任戍边任务,继续防御金军。
  7. 使臣多愧询民瘼:使者们常常感到惭愧,因为他们没有深入了解民间疾苦。
  8. 自咏小东谁为酬:诗人感叹自己只能独自咏唱,没有人能够回答自己的疑问。小东,指代自己的作品或诗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首句“虏入山前山后州”,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战争的残酷和对国家领土的影响。紧接着,“控弦万骑此屯留”进一步描述了军队的庞大和紧张的备战状态。然而,诗人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写,而是在后两句中深入探讨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战后的困境。
    “四郊垒壁犹余警,十载疮痍尚未收”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后边境的残破景象和长期的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也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人民的同情。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转向个人的情感抒发,“野长蒿莱仍课马,兵佥子弟更防秋”,通过描述战后的田野、庄稼和百姓的生活,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艰辛。同时,“使臣多愧询民瘼”一句,也透露出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深入民间了解真相的遗憾。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反思。它不仅仅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